据蓝田县防疫站有关资料记载,瘟疫在蓝田的危害较久,周烈王七年(前369)就有“大疫”的记述。嗣后各代皆有详略不同的疫情记载。旧时,由于封建统治者无视人民疾苦,再加上科学不发达,对一些疫情不认识,缺医少药,更无能力防治,瘟疫蔓延,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仅民国21年(1932),蓝田霍乱流行,3个月发病15000多人,死者达5700余人,北候、黄沟等村死去村民之半。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人民的休养生息和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防疫网,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普及,开展了普查、普防、普治工作,及时掌握各类疫情,加强防治。每遇传染病流行,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划定疫区范围,采取封锁、检疫、隔离、消毒等措施,并作好毗邻地区的联防工作,从而均能迅速控制发病,扑灭疫情,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现就蓝田旧志和县防疫站资料记载的瘟疫情况,简述如下: 周烈王七年(前367)大疫。 周赧王十九年(前296)蝗为灾,而大疫。 秦王政三年(前244)七月,关 中饥而疫。 晋元康六年(296)八月,关中大疫。 唐永淳元年(682)五月,关中大疫,死者枕籍于路。 宝应元年(762),关中疫疾。 明永乐九年(1411)七月,陕西疫。 正统十年(1445),大疫。 景泰六年(1455),关中久旱,瘟疫流行。 天顺五年(1461)四月,疫。 嘉靖元年(1522),陕西大疫。 万历十六年(1588),大旱,疫。 崇祯六年(1633),大饥,疫。 清康熙三十年(1691),关中旱后大疫。 雍正六年(1728),大疫。 同治二年(1863),二月大瘟,七月又大疫。 光绪四年(1878)三月,瘟疫大作,死者枕籍。县城之内,烟户及客民每日最少有10多人死去。 光绪二十七年(1901)夏,瘟疫大作,连村毗屋,死病者相望。 民国21年(1932),蓝田霍乱流行,3个月发病15000多人,死者达5700余人。 民国28年(1939)汤峪地区流行霍乱,病者2037人,死1006人。 民国33~37年(1944~1948),在蓝田治城(县城)、华胥、葛牌等9个区,死于白喉病患者118人。据这5年部分月份人口死亡统计:因传染病死亡4563人,占同期死亡总人数7146人的63.8%。其中死于肺痨和其他痨病者1362人,居首位。其余依次为伤寒630人,赤痢603人,天花544人,还有腹泻、营养不良、小儿破伤风、产妇产褥热等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 1952年焦岱区麻疹流行,发病2000余人,死200人。 1953年猩红热发病73例,死10例。是年秋,蓝田首次发现流行性乙型脑炎。 1955年9区(厚镇)8乡发生不明原因疾病,死亡率很高。 1958年陕西省“流感”流行,蓝田发病15605例,死199人。 1959春,麻诊、百日咳流行,麻疹发病2674例,死58人;百日咳发病2729例,死23人。 1961年12月初次发现流行性出血热2例,皆死。 1963年春,流行百日咳,发病1997人,死2人。 1965年4月,疟疾流行,发病8000余例,以焦岱、汤峪地区为重。又流行麻疹,发病2681例,死26人。 1967年1~3月,脑脊髓膜炎流行,发病272例,死31人。 1971年秋,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发病108例,死10人。当时采取消毒灭蚊,隔离预防,注射“乙脑”疫苗,控制了病情。 1972春,“流感”流行,发病6885例,全部治愈。6月,辋川一八二地质队发生不明原因腹泻150例,8月三官庙公社亦有类似病流行。 1975年冬,“流感”流行,发病4799例,无死亡。 1976年春,麻疹流行,发病1095人,死5人。 1983年秋,厚镇乡发生食用霉变发芽小麦中毒116人,患者呕吐腹疼,泻黑水或红水,经治痊愈。 1987年10月,孟村乡段家村连续发生炭疽病,县政府决定,对疫区封锁15天,市、县、乡卫生防疫部门及兽医站综合防治,控制了发病,消灭了传染源。 由于历史上疫情多阙,旧志的记述又重人文,略自然,故明朝以前的疫情记述甚少。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