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三秦文物>>正文
|
|
|
2011-8-9 21:04:35 来源:三秦游网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大雁塔现有高度为64米,底层每边长25米,底面积为625平方米,呈方形角锥体。塔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直登顶层,每层有方形塔室,四面都有砖券拱门,可扶栏远眺。塔外部各层为青砖仿木结构,饰砌成隐起的枋斗拱和栏额。每层起间适度,由下而上,大小按比例递减。中间砌成突出的砖柱,形成一个个开间,磨砖对缝,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显示出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唐代楼阁方式砖塔的典型风格。塔的底层南门两侧砖龛内,镶着唐太宗李世民撰文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撰文的《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幢石碑,系唐太宗为玄奘所译诸经写的总序,是对玄奘法师西天取经17年艰辛,为佛教的传播和东西文化交流所建丰功伟绩的高度评价,称玄奘为“佛教之领袖”。碑文由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字体秀丽,是唐代留于后世的名碑。碑面四周的雕刻,图案精美,造型生动。碑额的蟠螭,碑侧的阴刻蔓草花纹,碑座的天人舞乐等浮雕图案,均回环取势,活泼传神,显示出唐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塔的底层四面,均有拱形门洞,门楣用青砖砌成,门楣门框上饰有多样线刻佛像图、天王像图、殿堂图等。这些石刻,既是装点塔的精湛艺术品,又是后世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的珍贵文物,尤其西门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是研究唐代建筑艺术极为珍贵的史料。 在寺院内,现在尚藏有木刻佛像二尊,铜佛像大、小各一尊,菩萨像大、中、小各一尊,小泥佛一尊。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铸铁钟一口。 大雁塔是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古代楼阁式砖塔的精品。整个建筑高大雄伟,浑然一体,造型简洁美观,比例协调适度,风格庄严古朴,为历代诗人和游客赞赏。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白居易、岑参、章八元、高适、薛据等都曾来慈恩寺塔游览,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岑参在《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淫图》诗中,描绘了大雁塔的雄伟气势: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章八元在《题慈恩寺塔》诗中也描画了此塔凌空而上的神姿: 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 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 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 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濛濛。 唐代诗人在咏雁塔诗中,给雄伟、壮观的大雁塔又冠以许多趣名: 花塔 唐人毕乾泰《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诗中有:“鹦林花塔启,凤辇顺时游。重九昭皇庆,大千扬帝休。” 香塔 唐人刘宪《奉和九月九日圣制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诗中有:“香塔云霄半,清晨羽旆游。登临凭季月,寥廓见中州。” 仙塔 唐人马怀素《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诗中有:“季月启垂阳,金舆陟宝坊。御旗横日道,仙塔俨云庄”。 化塔 唐人卢藏用《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诗中有:“化塔龙山起,中天凤辇迂。綵旒牵画刹,杂珮冒香萸。” 宝塔 唐人郑愔《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诗中有:“涌霄开宝塔,倒影驻仙舆。雁子乘堂处,龙王起藏初。” 飞塔 唐人张景源《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诗:“飞塔凌霄起,震游一届焉。金壶新泛菊,宝座即披莲。就日摇香辇,凭云出梵天。祥氛与佳色,相伴杂炉烟。” 涌塔 唐人李乂《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诗有:“涌塔临玄地,高层瞰紫微。鸣銮陪帝出,攀撩翊天飞。”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