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1930),陕西全省从民国十七年起到是年冬止,三年不雨,六料未收,十室九空,饿殍遍野,为祸之惨,空前未有。 二十年(1931),本县亢旱如故,栎阳、阎良、武家屯……夏收全无,秋禾未种。 二十一年(1932),陕西入春以来,始以霜风为害,继之久旱。禾苗枯萎,千里复赤。麦将熟时,亢旱且风,残余之苗,收成不及十分之二,夏既大歉,秋仍未安,民心惶恐,流亡日多。 二十二年(1933),去冬无雪,今春雨无点滴,麦豆各苗皆枯,生机断绝。关中道各县灾情极重。 二十六年(1937),旱灾,民食树皮榆叶等充饥。 三十二年(1943),本县去秋二麦下种雨泽稀少,根株发育不茂,继以春雨愆期,小麦枝叶枯焦,吐穗时期复遭亢旱。 三十三年(1944),去冬亢旱,今年春、夏缺雨,秋禾大部被旱枯萎。 三十四年(1945),去秋种麦时因久旱未雨,播种失时。入冬雪少,开春奇寒,麦根干冻,苗多枯萎。清明节后,旱象已伏,及至麦苗出穗杨花之时,复遭旱风摧残殆尽,全省夏灾79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关中旱期多以4月下旬开始至8月下旬结束,尤以麦后旱象最为突出,东部最重,中部次之,西部偏轻,秋田损失严重。 1953年,关中中东部从8月中旬至9月底旱象持续50天,渭南地区旱象严重,危害秋棉作物。 1955年,入春后雨量稀少,关中自武功以东地区旱象持续120天,夏粮减产;秋季,关中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雨量特少,降水量只占历年同期的30%,秋播麦田缺苗孽少。11月下旬泾灌区小麦的分孽数较上年同期减少40%。 1959年,夏、秋、冬三季连旱,整个关中及安康地区从5月下旬至9月上旬,干旱持续了110天左右。据关中等34个县7月底的统计,秋田受旱面积1857.8万亩,占全省秋田面积的54.7%;受旱棉田442.8万亩,占全省棉田面积的95.5%。 1961年,夏秋干旱,全省自5月28日至6月14日无雨;7月15日至9月26日旱象持续70多天。关中中部沿渭河各县雨量稀少,尤以西安市附近降雨量仅占常年的三分之一。粮食受灾面积883741亩,减产面积664808亩;减产3成、5成、9成不等;棉花受灾面积177709亩,减产面积139468亩。 1962年,本县自2月27日至7月22日,连续干旱146天,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60%,是年,受灾面积28.4万亩,成灾面积24.4万亩,损失粮食4254万斤,棉花15200担。 1963年,自去年11月6日至是年4月27日,干旱持续155天,降水较常年减少62%,冬、夏百日干旱,据临潼县统计局资料,受灾面积89172亩,成灾面积44047亩。 1964年,本县自去年11月1日至今年3月18日,干旱持续138天,期间降水仅23.8毫米,较常年减少59%。 1966年,本县自去年10月7日至今年4月23日,干旱持续199天,为解放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跨年大旱,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 1967年,本县从7月12日至8月20日,干旱40天,期间降水仅8.3毫米,重伏旱。 1968年,本县从7月13日至8月20日,干旱39天,期间降水29.4毫米,重伏旱。 1971年,本县从7月14日至8月20日,干旱38天,期间降水29.7毫米,重伏旱。 1974年,本县自去年12月9日至今年4月15日,干旱持续128天,期间降水仅23毫米,较常年减少62%。 1976年,本县从7月15日至8月18日,干旱35天,期间降水28.9毫米,重伏旱。 1977年,本县从7月28日至12月12日,持续干旱138天,期间降水仅103毫米,较常年减少61%。 1980年,1979年9月24日至今年1月27日,干旱126天,期间降水仅39.4毫米,较常年减少65%,据本县统计局资料,粮食受灾面积75977亩,成灾面积55977亩。当年县上拨救灾款10.5万元,救灾衣被2100件。
上一页 [1] [2] [3]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