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 三国时期,曹操占据渭河流域,“行屯田,奖励农耕”,促进了关中的经济恢复,人口上升。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用招募与编户的办法恢复人口,限制“荫细客”及“荫衣食客”制,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战乱对人民带来的创伤。至晋太康元年(280),本县人口增长约4万人。南北朝时期八王之乱,祸及关中,晋惠帝元康七年(297),秦、雍二州大饥,关中“斗米万钱”。晋怀帝永嘉五年(311),黄河流域,蝗虫瘟疫并发,流尸 满河,白骨遍野,关中人民离乡背井,纷纷东流者四、五万户,几乎占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永嘉之后,五胡乱华,十六国争霸。匈奴人刘曜进掠长安,关中男女8万人退返平阳。当晋惠帝平乱后入长安时,“城中户不盈百,仅余公私车四乘”。到刘曜二次进围长安,“城中食尽,斗米金二两,人相食,死者大半”。西晋灭亡后,刘曜称帝长安,曾迁上邽氐羌人20万,陇右之民1万户及秦州杨、姜两大族2万户入充长安。后秦时,关中仍是“千里无烟,流民南向”。自东晋至南朝刘宋一个半世纪之间,襄阳一带曾侨居新丰、蓝田等18县流民5万余人;陕南、四川一带就有秦雍流民15万人;仅汉中一地就有三辅42县流民5万有余,占当地人口一半以上。北魏太延五年(439),人口开始北移,北魏太武帝时期,俘广陵居民万户北迁(见《南史》卷2)。公元554年,西魏废帝攻下江陵后,移当地居民10万口于关中。从东晋至西魏,本县人口始终徘徊在2万~4万之间。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