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
|
|
2011-8-30 22:28:29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本区的地貌特点,一是北高南低,呈梯状降低,相差不大。最高点在北部黄土台塬的振兴乡东太平庄,海拔483.2米最低点在武屯乡石川河与清河交汇处二龙口,海拔351.7米。区境内最大相对高差仅131.5米。二是受秦岭、渭河走向的控制,境内各种地貌均作东西向延伸,南北向交替,呈明显条带状分布。 区境内的地貌主要有平原、黄土台塬两种基本形态。
平原
境内的平原由渭河及其支流石川河、清河、苇子河冲积形成,统称渭河冲积平原。面积234.1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95.7%,海拔高度351.7~402米。按地貌成因和形态特征,境内的平原分为一、二级阶地和石川河、清河谷地。 一级阶地为上更新统砂质粘土,以中细沙、中粗沙为主,夹薄层粘土或亚粘土,厚度一般为20~30米,地表有薄层全新统冲积层,是由石川河、清河、和渭河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在境内宽5~11公里,长10~24公里,包括武屯乡、北屯乡、城区的全部土地以及阎良、关山、康桥、新兴、振兴5个乡的南部土地,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83%。土层深厚肥沃,地下水丰富,是境内重要的农业高产区。 二级阶地地表组成物质为上更新统黄土,40米以下为晚中更新统上部的粘质砂土、砂质粘土和砂卵石层,比一级阶地高5~15米,一般与一级阶地以陡坎相接,坎高2~15米。阶地内地势平坦,后部的某些地段,因受河流切割侵蚀,形成台状地形。在境内主要分布于关山、康桥、新兴3个乡的北部,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0%,土层深厚,地下水欠缺,也是境内的主要农业区。 境内河谷地3个,即石川河谷地、清河谷地、苇子河谷地。面积最大的是石川河谷地,位于阎良、新兴、康桥、武屯4乡境内,自西北面东南走向,在区境内全长27.8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89.9平方公里。谷地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灌溉方便,地表多为沙淤土,宜于蔬菜种植,沿河南岸的断塬、紫朱、官路等村民素有种植蔬菜之历史。谷地还以盛产卵石而著称,分布于川道的断塬至相桥,炮张至相桥段由于河床比高小、水流平缓而无卵石冲下,均为泥沙底,阎良民间流传有“响不过炮”、“石不过相”之说。卵石的储量约有几亿立方米,卵石石料坚硬,是上好的天然建筑材料,从1958年建设航空工业基地开始,40多年来已为飞机城建设提供了几百万立方米的优质砾石。 黄土台塬 位于境内最北部,呈东西走向,塬体西高东低,在阎良乡断塬村被石川河切割为东西两塬。西段包括振兴乡的红荆、昌平、坡底和阎良乡断塬村。东段包括新兴乡的水北村和康桥乡的樊家村。面积10.3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4.21%。海拔高度379.2~483.2米,台塬上的冲沟一般下切50~100米。基底主要为倾动的三门系河湖相沉积及上新世红色岩系,上面覆盖着较厚的老黄土,顶层的薄层为新黄土。塬面比较平坦,坡度小于10°,塬边小冲沟不断发育、蚕食塬面,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瘠薄,干燥缺水,耕地适宜小麦、红薯、谷类、豆类作物生长。 区境内主要台塬为荆山塬,本区人习称北塬。椐清光绪《富平县志》记载:荆山,“又名掘陵塬”,自三原迤逦而来,至富平、临潼两县之交,为漆、沮水冲断,此处因名断塬。荆山塬在境内西起振兴乡红荆村纪王、西太平与三原县徐木乡相连,东迄石川河西岸的阎良乡断塬村,北与富平县石川河南岸吕村相交,南以陡崖与境内平原一级阶地相连。塬之东首有汉太上皇陵,东西横列的无名陪葬冢多座。周、秦、汉、唐时,这里草木葱翠,蔚然深秀,是文人学士游览胜地。从70年代开始,地方政府组织群众以大会战形式平整土地、修梯田、引水上塬等,使塬区贫瘠土地有所改良。 90年代,区人民政府号召开发荆山塬,绿化造林,广植果树,修通了城区至荆山塬的沥青公路。水土流失严重的局面已得到控制,生态平衡逐步得以改善。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