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游三秦,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首页 | 意见反馈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今天是: 西安 | 宝鸡 | 咸阳 | 铜川 | 渭南 | 延安 | 榆林 | 汉中 | 安康 | 商洛 | 杨凌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灞桥区音乐舞蹈
2011-8-30 21:33:33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音乐]
    【民歌·歌曲】 史载,唐朝由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和乐工们的辛勤劳动,长安城的歌舞演唱盛况空前。长安城内设有专门管理乐舞的机构——教坊。灞桥区长乐坊是当时宫廷最大的教坊之一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给灞桥人民带来深重地灾难。群众通过民歌,唱出了对地主阶级的不满与愤慨。一首民歌唱到:“六月好唱六月中,六月的日头火喷喷,掌柜打的清凉伞,晒死晒活我长工;七月好唱七月中,七月的蚊子嗡嗡嗡,掌柜睡的清凉床,螋死螋活我长工”。建国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民歌也起了很大的变化。人民群众运用民歌这种形式歌颂党、歌颂翻身解放、歌颂自己的新生活。《卖余粮》、《爱国参军》、《四季歌》、《十二月采花》等民歌,就反映了灞桥地区群众的心声。
    1956年12月,区广播站、文化局组织了民歌广播演唱晚会。1957年1月,举办灞桥区民间歌舞选拔赛,以古乐、民间歌曲和民间舞蹈为主。1961年,国棉五厂创作歌曲“三姐妹(杨大发词,石夫曲)获省职工音乐调演创作、演出一等奖。1968年,西北一印创作歌曲“我有一把小剪刀”(杨大发词、袁传志曲)获省音乐会演创作、演出一等奖。1972年创作学习班创作的女声表演唱“拣棉籽”(张君祥创作)获西安市群众演唱优秀节目奖。1981年举办了民间音乐歌舞调演。从1986年起每年举办一届“红五月音乐会”,以声乐为主,有独唱、合唱、联唱等。1989年,国棉五厂成立女子管乐队,由35人组成,至1993年已演出68场。1991年12月举办“灞桥区双拥共建杯卡拉OK歌手大奖赛”。全区有400名军地歌手分别在11个赛场参加,有10名歌手获奖。全区有中国音乐家协会陕西省分会会员14人。
    【器乐】 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音勋),是我国目前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6000多年前秦地先民们在漫长的音乐实践中,总结并掌握了音乐规律后创制的秦声乐器之一。戏曲史研究者认为:半坡陶埙是秦声的最早见证,为研究埙的历史乃至我国音乐的渊源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依据。民间器乐是灞桥区最为流行的民间音乐,主要有锣鼓乐和鼓吹乐。锣鼓乐中细铜器所使用的单面鼓,最早出现于北魏,时称“达卜”。碰铃也流行于北魏,时称“星”。锣鼓乐中粗铜器产生的年代,据民间老艺人回忆产生于明末清初。鼓吹乐系隋唐时代汉文化与西域少数民族文化(以龟兹国为主)大交流的产物,主要用于民间的婚丧喜庆活动。
    △锣鼓乐分为细铜器、粗铜器。
    细铜器:俗称酥家伙,有单面鼓、马锣、锣锣、饶钹、钩锣和“小八件”。演奏方式简单,但一般没有文字记谱习惯,靠“社头”口授,世代相传。曲牌有“八仙过海”、“狮子摇铃”、“龙斗虎”、“大钉缸”、“雁落沙滩”等。细铜器以郭家滩、牛角尖、燎原村最为典型。
    粗铜器:俗称粗家伙,有大锣大鼓大钗,演奏阵容庞大,宏伟壮观。一般分民间锣鼓和“社火”仪仗。锣鼓以十里铺尉家坡村、新筑乡杨贺村、水流乡草店村、狄寨乡迷村为代表。社火仪仗多流行于席王乡安邸村、霸陵乡莫陵庙村、席王乡梁家街、席王村为代表。曲牌有:“一流水”、“乱八仙”、“十样景”、“过仙桥”等。
    △鼓吹乐。多在丧葬仪式、婚嫁礼仪、寿诞及节日演奏。有暴鼓、祀鼓、小堂鼓、钩锣、汤锣、手锣、饺子、饶钹、碰铃和唢呐、海呐(俗称叽呐)等乐器。演奏时根据不同场合要求,表演不同曲目或地方戏曲(秦腔、眉户)音乐。
    △铜管乐。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部分业余音乐爱好者自筹资金,自购设备组建铜管乐队,多在婚丧礼仪时演奏,以增强气氛。
    建国前,民间器乐多在年节、庙会和喜庆日子自发演奏,演奏时数社队聚集,多有竞争性质。建国后,为繁荣民间器乐艺术,提高演奏水平,从1982年开始,定于每两年举办一届民间锣鼓大赛,对参赛队(社)的阵容,演奏曲目和演奏水平,由文化主管部门和省市专家进行评定,列出名次,共举办锣鼓赛6届。1982年,省外事办公室请新筑乡杨贺锣鼓队,到西安火车站欢迎朝鲜金日成首相来西安访问。是年7月,又参加西安一香港飞机首航仪式的表演。尔后,又为欧美及东南亚10多个国家的外宾进行专场演奏。1983年3月,区文化局抽调全区50余名民间老艺人,组建“灞桥区民间艺术团”。在市体育场为各国外宾进行6场演出。1985年5月1日,牛角尖村锣鼓队应邀在兴庆公园与外国友人联欢。1986年,省外办又邀该锣鼓队在民主剧院为《日本国尖端科学展览会》剪采仪式助兴。1984年,区文化馆组织人力编写《灞桥区民间锣鼓调集成》,整理选录流行于灞桥区的锣鼓曲调120首,后由西安市群众艺术馆收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陕西卷)。灞桥区有鼓乐社(队)172个,均为民间自发组织,其中有陕西省打击乐协会会员单位3个。意大利音协主席沙波尔齐·班采称赞锣鼓乐是:“中国古代的交响乐”。
    [舞蹈]
    民间舞蹈,品种繁多,1984年全区普查共有38种形式。既有古代宫廷歌舞的烙印,又兼具民族民间的风格。分社火类、祭祀类。
    【社火类】 多在春节、庙会和节日表演,是民间传统的自娱自乐艺术形式,主要有:
    △芯子
    芯子在区内起源于清代中叶。清末及民国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单调,故甚为流行。抬芯子以席王乡梁家街村和阎家滩为代表。车拉芯子有十里铺乡李家堡,背芯子新合乡马寨村最有特色。1981年席王乡梁家街村的芯子为来西安访问和旅游的900多名外宾进行表演,外宾为之倾倒,称芯子是一门高超的艺术,绝妙的艺术,并纷纷和表演人员合影。
    纸扎芯子:用彩色纸张扎成戏剧人物或虫鱼鸟兽,松竹花卉,2~3岁的孩子置于其中。多流行于十里铺和席王地区,以李家堡、安邸村为代表。
    背芯子:一人于地上行走,背负一芯子,上置饰演角色,二人密切配合,进行表演。新合乡马寨村的背芯子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抬芯子:二人抬木桌,表演者所饰演的人物角色置其上,做行进表演。
    车拉芯子:用牛车、马车(现多有汽车、拖拉机之类)将芯子置于车上作行进表演。车拉芯子场面较大,往往一车装有数个芯子。
    马芯子:一马一出戏。女角骑马,男角采缰或随后,分别扮为《花亭会》、《送京娘》、《小放牛》等小戏,在进行中或广场上轮流演唱,流行于新筑上双寨村。
    △高跷,俗称“柳木腿”。高者可达两米,低者一米左右,高“腿”表演时难度较大,低“腿”表演时舞蹈性浓烈,表演者可根据戏剧情节、故事人物设计动作和服饰。如“三打白骨精”、“铡美案”、“白蛇传”等等。高跷表演中的高难动作“二人三跷”(即两个表演者用三条腿)。“顶灯台”、“单干跷”(两名表演者用木杠抬着另一表演者),“鸭子躗蛋”,表演效果更为引人,诙谐幽默,集“奇、险、妙”于一体。
    高跷,据艺人们口头记载约起源于明末,当时的木腿较低,一般为单人表演,后发展为现在的形式和风格。席王乡的梁家街村、新筑乡的上双寨、新合乡的马寨村、十里铺的李家堡、霸陵乡的莫灵庙村等的高跷表演是较有特色的。1983年夏,区文化局同灞桥区民间艺术团组织梁家街的高跷、李家堡芯子和杨贺堡、牛角尖的锣鼓在市体育场为来访的800多名外宾和3000余名内宾进行表演,受到中外宾客的一致好评。
    △狮子、龙灯,一种模狮、龙造型的民间传统舞蹈。狮子、龙灯在区内各乡镇均有流行。此外,社火类的民间舞蹈尚有竹马、旱船、跑驴、云朵子等,均系民间舞蹈兼有社火性质的表演艺术形式。
    △秧歌底子,集舞蹈和戏剧于一体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表演动作以秧歌为基本动作,唱腔以地方戏曲和民间小曲为主。女角需化妆着衣,男角化妆与否均可。表演风趣幽默,清新活泼,曲目有“张连卖布”、“夫妻观灯”、“二姐娃走娘家”等。
    狄寨乡江村秧歌底子队,1927年开始活动,先后在西北大学,市内东西南北大街和东关龙渠堡、国棉四厂、梁家街、老洞庙会等地演出受到热情欢迎。演出形式主要有:大头和尚戏柳翠、跑竹马、孙猴盗扇等,演唱主要曲调有民歌、花鼓、眉户等,表演的剧目有:双放牛、小喜接妹、兰桥担水、断桥、黄河阵等五、六十折。活跃在区内的还有洪庆底子、新合乡的丁家底子、杜家底子等。
    △鱼戏莲。在灞桥区的民间社火类型中,水流乡群众表演的《鱼戏莲》颇具特色,已作为保留节目编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陕西民间舞蹈志》。
    《鱼戏莲》中,鱼道具大者长一丈,分为7节,每节内都有灯光设备,下面还要有表演者操作的七根把柄,表演队由8人组成。表演时,其中7人舞鱼,1人舞莲(花灯),在锣鼓和吹奏音乐中登场献艺,其传统表演程式有“跑圆场”、“鱼跌膘”、“鱼跳跃”、“鱼翻身”、“跳龙门”等,舞莲花灯的引鱼人在他的动作中,杂以民间武术套路。《鱼戏莲》的总体表演风格粗犷豪放,节奏强烈、令人振奋。这一民间艺术原本是逃难的湖南乡民由江南水乡引进的,在水流乡已流传100多年,改革开放以后,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大好形势下,灞桥区文化馆的舞蹈工作者曾对其进行认真挖掘、整理和加工。创编不少新的表演程式,同时在表演形式上增添群鱼戏莲的大型场面,有140人参加演出,使观众耳目一新。加工后的《鱼戏莲》除在区内巡回演出外,还参加了西安市的艺术调演和古文化艺术节的演出,获优秀演出奖,并被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制片。
    【祭祀类】 多具有迷信色彩,或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或送神驱鬼以保平安。主要有耍“马脚”、洗石狮、乞巧等,建国后时有出现,“文化大革命”后绝迹。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灞桥区音乐舞蹈·灞桥区民间舞蹈——鱼戏莲
·灞桥区民间舞蹈——秧歌底子·灞桥区民间舞蹈——狮子、龙灯
·灞桥区民间舞蹈——高跷·灞桥区民间舞蹈——芯子
·灞桥区器乐·灞桥区民歌·歌曲
·灞桥区摄影·灞桥区书法
·灞桥区绘画·灞桥区文学创作
·灞桥区民国时期的教育·灞桥区清末以前的教育
·灞桥区浐河公园·灞桥区纺织公园
·灞桥区传统农具·灞桥区人口
·灞桥区气候·灞桥区基岩山区
三秦影像 更多
洛南佛山红叶好醉人
洛南佛山红叶好醉人
天下第一粮仓——丰图义仓
天下第一粮仓——丰图
老红军吴成法墓碑
老红军吴成法墓碑
唐玄宗泰陵
唐玄宗泰陵
泰陵王家祠堂
泰陵王家祠堂
唐玄宗泰陵石雕、石碑
唐玄宗泰陵石雕、石碑
唐玄宗泰陵高力士墓
唐玄宗泰陵高力士墓
空中悬柏
空中悬柏
 最新资讯
· 灞桥区音乐舞蹈
· 灞桥区民间舞蹈——鱼戏莲
· 灞桥区民间舞蹈——秧歌底子
· 灞桥区民间舞蹈——狮子、龙灯
· 灞桥区民间舞蹈——高跷
· 灞桥区民间舞蹈——芯子
· 灞桥区器乐
· 灞桥区民歌·歌曲
· 灞桥区摄影
· 灞桥区书法
· 灞桥区绘画
· 灞桥区文学创作
图片热点
灞桥滨河生态湿地公园
灞桥滨河生态湿地公园
灞桥白鹿原(塬)
灞桥白鹿原(塬)
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
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
灞桥区霸陵药王洞(老洞)
灞桥区霸陵药王洞(老洞)
灞桥区城隍庙
灞桥区城隍庙
灞桥鲸鱼沟(荆峪沟)
灞桥鲸鱼沟(荆峪沟)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
带宽支持:古城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