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内黄土台原分布在东南部的洪庆原,南部的狄寨原和西南部的少陵源。原面被黄土覆盖呈阶梯状倾斜的台状地,具有明显的台坎和平缓的台面。黄土台原的下部为第三纪和第四纪早期的洪积、冲积、湖积物;上部为第四系风成黄土或冲积黄土。 洪庆原 又名铜人原。系指区洪庆镇之东,临潼斜口镇之南的骊山西侧山前高于灞河四绂阶地的台状地。台原面标高550~700米,高出四级阶地50~200米。因受源于骊山西坡各沟谷的切割,原面已支离破碎,形成条块状高出,部分呈黄土丘陵地貌,以阶梯状向西、西北倾斜,坡高4~10°,其下部由第三系砾岩、砂岩、泥岩等组成,上部为覆盖第四系上更新统(Q3<sup>eol)风成黄土夹古土壤层,厚达50米以上,沟谷切割达60~70米以上,多切入第三系地层。该原为流水的沟状侵蚀、坡面侵蚀、沟谷边坡重力侵蚀均较显著的水土流失地区。该原在区洪庆镇以东仅分布约20平方公里。 狄寨原 位于灞河、浐河之间,该原从蓝田县焦岱镇之东的秦岭北麓呈北西向展布,直到区狄寨乡江尹村一带。长达27公里,宽6~9.5千米,原面标高600~776.5米,东南高,西北低,东北端高出灞河240~320米,区内在西南侧高出灞河150~200米。因原面与河谷高差悬殊,原坡陡峻,加之新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原边新、老崩塌,滑坡甚发育,为一较严重的地质灾害地带。下部由上第三系冰水堆积层组成,上部覆盖厚达100~150米的第四系黄土夹古土壤层。区狄寨乡全境位于该原的西北部,面积近70平方公里。原的近中部,顺原的走向发育——“V”字型深切沟谷——荆峪沟,切割深度在其上游达80~100米,在下游的车村西侧切割深达210米,沟底出现多级瀑布,最大落差约10米。 少陵原 位于浐河谷之西。原面标高470~630米,高出浐河80~150米,南起长安引镇。呈北西向展布,长达18公里,宽6~10千米。下部为早更新统(Q1)洪积、湖积层和中更新统早期(Q2)的洪积砂、亚粘土、亚砂土;其上覆盖中更新统(Q2eol)和上更新统(Q3eol)的黄土夹古土壤层,厚达110米。原面开阔,呈舒缓波状起伏,洼地较多。区仅有少量飞地分布在少陵原三兆镇之北。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