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区辖境的驿道交通始于西周,汉、唐时期空前兴盛。唐末,国都东迁,驿道逐渐衰退。 现代公路交通,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解放前,辖区仅有过境公路2条,长度11.1公里,为泥结石路面,有为数很少的汽车行驶。其他道路和乡间小路,都是沙土路。运输主要靠人力和畜力。
渭河水运周时即有,汉、唐时与人工开凿的漕渠同为主要水上运输线路。宋至民国时期,漕渠湮废,渭河水运兴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陇海铁路通车西安后,客货运输改用火车,渭河水运逐渐停航。
境内通信,始于西周的烽燧通信,经过漫长的官方邮驿通信,过渡到由清朝开始的近现代邮政。民国元年(1912年)“裁驿归邮”,至西安解放,今未央境内只有三桥四等邮局1所和草滩邮寄代办所1家。
建国后,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一批企事业单位的陆续进驻,辖境道路交通和邮政电信事业得到相应发展。至1980年,全区公路总里程已达189公里,其中水泥、沥青路面占14%。有邮电支局2所、邮电所8处。80年代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要想富,先修路”的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公路、铁路交通运输事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至1993年,辖区公路总里程已增至337.84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和水泥、沥青面层的占48.14%。有12条市内公共交通营运线路通向辖区,远途过境客、货车难以计数,交通十分方便。
与“信息就是效益”的社会需求相适应,邮政电信事业也随之兴起。方新村邮电大楼落成,先进的服务设施已投入营运。邮电服务设施不断改善,服务项目逐年增多。机关、单位和城乡居民安装的电话机迅速增加。
交通、邮电事业的迅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辖区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方便了群众生活。
一、驿道
亦称官马大道,属官办,是国都连接各郡、州、府、县的主干道。周朝域内即有驿道,且为驿道交通的发源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车涂(道)异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车同轨”,规定全国大车两轮之间,皆宽六尺(折今1.4米)。汉至唐末,以长安城为中心,驿道交通空前兴盛。宋、元、明、清时期,长安仍是连接华夏诸地的交通腹地。民国初年,现未央区境内北去的官马大道主要有两条:一条由城区出北门,经北十里铺、池底村、杜家堡、草滩镇,渡渭北去;另一条由城区东关出发,经光泰庙(现名广大门),过浐、灞两河,经灞桥区的香胡湾、新筑镇,穿渭水而北。长安西去的官马大道,最著名的就是“丝绸之路”古道,经过三桥镇。古代驿道,宽度变化较大,一般都在4米左右,均为沙土路面。久旱不雨,尘土飞扬;遇连阴雨,泥泞难行。
二、驰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对全国各地的统治和军事需要,即大修驰道。道宽五十步(六尺为一步,折合今70米),可以纵马驰骋,故称驰道。道路分为三股,列树标明,中间为驰道,专供皇帝通行,两侧为官宦及民间行驶。西汉时,长安城内的驰道遍及12城门、主要宫殿及城郊所设亭驿,使用制度十分严格。 三、乡道 乡道为农村马车道和人行小路,都是土路、沙土路或田间便道。马车道一般宽2米左右。人行小路宽度不足1米,为行人所踩田间便道,随处可见。
现代公路
未央区现境最早的公路是民国十一年(|922年)始建的西兰公路,为泥结碎石路面,宽约7米,过境里程7.6公里。民国十八年(1929年)6月9日,民生长途汽车公司在西安开办西安—平凉、西安—凤翔营运线路,都要经过辖区内的西兰公路这一段。另一条是民国二十年(1931年)始建的西户公路(也称西宝南线),过境里程3.5公里,为沙土路。
解放后,公路建设发展很快。50~60年代,多为泥结石、煤渣铺垫的简易公路,路面狭窄。70~80年代初,简易公路大多经过改造和扩修,裁弯取直,铺为沥青路面。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区境内公路建设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出现了西安至宝鸡的全封闭、全立交的高速公路,宽40米水泥砼路面的未央路及西铜一级公路等3条高等级公路。至1993年底,境内形成以国道、省道、市道为骨干,以区、乡公路和专线公路为脉络的公路网,简易四级以上公路过境里程已达337.84公里。
一、公路分布
国道 过境国道有5条,呈“米”字形穿过未央区辖境。上海—伊宁的312国道,由蓝田县通过西安市区,往西与西兰公路相重合,经三桥镇河桥进入未央区,由新店子以西出境,通向咸阳市,过境长度5.8公里。北京—昆明的108国道和连云港—天水的310国道,均由东穿过西安市区,在车刘村进入区境,经三桥镇循西宝公路南线行进,由三桥镇阎十村出境,过境里程3.5公里。包头—南宁的210国道和银川—西安的211国道,都从渭北通过草滩渭河大桥入境,经张家堡、龙首北路出境进入城区,过境长度13.1公里。这5条国道中,在境内有108和310、210和211相重,实际长度为22.4公里。
省道 过境省道有西马(西安西关至长安县马王镇)公路、西宝高速公路及其疏导路3条,过境长度9.6公里。
市道 境内市道共8条,实际长度20.39公里。
区道 60年代初开始修建,80年代后重点改建、扩建,共8条,总长55.66公里。
乡镇公路 全区11个乡、镇、街道,共有简易四级以上公路66条,总长度173.33公里,其中水泥、沥青路面38.24公里,占总里程的22%。
专线公路 辖区部分驻区单位共有专用公路18条,总长度56.46公里。
铁路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今未央境内始有陇海铁路过境。建国后,又有西户铁路和多条铁路专用线相继建成。至1993年底,境内实有铁路干线和专用线总长46.88公里。
一、干线
陇海线 西起甘肃省天水市,横穿陕西省关中道与河南省,经安徽省砀山县,东至江苏省东海之滨的连云港市(古称海州),全长1759公里,是中国中原地区东西陆上交通主干线,也是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亚欧大陆桥的东段,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这条铁路筹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934年12月通至西安,1935年1月1日,潼关至西安段正式通车。陇海线由三民村车站西端进入未央区,经三桥镇新店子村以西出境,过境长度(按单线计)5.7公里。1965~1966年春,境内陇海线进行复线改造工程,同年10月,西安铁路分局复线全部开通。1991年底,完成复线全封闭电气化改造工程,日夜对开客货列车达184列,运输量大为提高。
西户线 由西安西站至户县余下,1955年兴建,1956年2月20日通车,全长44.1公里。由三民村车站南拐进未央区,经新西北车站驶向西南,至和平村、肖里村出境,区内实际长度7.8公里。除客运外,主要承担余下工业区惠安化工厂、户县热电厂等大型企业的原料、产品和沿线一带的砂石运输任务。年货运量150万吨,客运周转量1680万人公里。
二、专线
三桥车站专线 位于三桥火车站附近,50年代初开始兴建,共14条,总长8.3公里,主要承担附近工厂、仓库的运输任务。
西郊工业专线 开始与西户铁路同走一条线路,至三桥镇关庙、贺家村前后分出多条岔道。1956年开始兴建,共开通企业专线18条,其中区内有西安农药厂和西安轻工机械厂2条,总长3.88公里。
东北郊工业专线 从西安东站起,由黄家什字进入未央区,一支往东通向辛家庙街道,另一支往北经大明宫乡、谭家乡到达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后又延伸到407库和秦川库区,全长13.5公里。主要承担西航公司、五二四厂、石家街仓库和沿途区内24家大中型企业的运输任务。
灞河砂石运输专线 位于大明宫乡新房村东北处的灞河滩上,70年代初修建,长2公里。
三、火车站
三桥火车站 位于三桥镇西北方约500米处、陇海线南侧,1935年12月建站,客货兼营。1993年,发送旅客4.62万人次,货运量为103370吨。
新西北火车站 位于三桥镇新西北西户线旁,由三民村车站管理,不独立经营。三民村车站(包括新西北站)1993年共发送旅客41980人次,发送货物568501吨。
车家堡车站 位于谭家乡车家堡东、东北郊工业专线(红旗专线)西侧,1956年建站,为三等货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