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贞观九年(635),基督教聂斯多里派(时称景教)传教士阿罗本由大秦国(波斯、伊朗)经“丝绸之路”到长安,受到唐王朝的优渥礼遇。贞观十二年(638),诏准其在京城立寺布教,并给拨款在长安城义宁坊建大秦景教寺,此为基督教在中国建的第一堂,后移建于崇德坊(今区域内西何家村一带)西南隅崇圣寺。此后,近200年间,景教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得到很大发展。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当时景教在华传教士达65人,并有“法流十道,国富元休,寺满百城,家殷景福”之说。唐会昌五年(845),武宗崇道灭佛,殃及景教,绝大多数教寺被毁,传教士被勒令还俗或驱逐出中原。从此,基督教在中国基本绝迹。 鸦片战争之后,基督教再次传入中国。清光绪二年(1876),英国内地会传教士率先进入陕西地区,接着英、美、挪威等国其他一些教派亦接踵而来。光绪十一年(1885),英国浸礼会教士莫安仁、敦崇礼、邵涤源等来西安,在东关东新巷设立西差会开展教务。光绪二十九年(1903),西差会总干事、英国牧师邵涤源在东关东新巷创办了尊德女子学校(今西安市三中)和乐(神、崇)道学校(故址今景龙池小学)。 民国2年(1913)春,西安市基督教自立会在全国基督教自立运动浪潮中诞生,会址建在新西街,信徒有1000多人,遍布于西安城区街巷,平时分片划组聚会,主日集中礼拜。区内东大街、保吉巷、马坊门、牛市巷、柏树林、端履门都设有小组活动点。 民国3年(1914),英籍教士史密斯、司伯谦、祈仰德和中国教徒桑伯廉、王焕章、张友樵联合筹办,成立西安市基督教青年会,这是以基督教为主体,以基督教教义为社会服务的群众团体。会址始在端履门三台巷,后迁至东大街。设有图书室、体育场和一所小学,以及旅、浴、中西餐饮等部。平时开展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开办文化补习,科学讲座,英文查经会等。全面抗日战争期间,组织青年参加歌咏队,宣传抗日救国,开展为伤兵、难民服务等救援活动。 民国8年(1919),美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英籍牧师怀德和河南区会传教士朱子一等先后来西安,先在盐店街租民房传教,后迁至南大街(今光明电影院址)建礼拜堂。民国17年(1928),成立基督复临安息日会陕西区会,会址初建在东大街柳巷口西侧,民国20年(1931)迁到西关解家村新址。 民国32年(1943),美国奥古斯坦那州信义会中国郑州支会的长老刘振先、韩鸣清、苏连生等由河南日本侵占区避难来西安,发起成立西安基督教信义会,先在东羊市租房作为来陕信徒祈祷场所,后于民国34年(1945)集资在西三道巷建礼拜堂为新会址。西安基督教信义会为自办教会,设长老执事会主持教务事宜,聘请牧师传教。 西安解放后,基督教各教会的华籍教牧人员和广大教徒,拥护中国共产党,服从人民政府的领导,积极参加土改、镇反、抗美援朝等运动。各教派整顿内部,清理教产,实行自治、自养、自传的办教会方针,坚决与帝国主义割断政治、经济、文化关系。1956年,西安市基督教三自革新委员会成立,选举聂梦九为主席。1958年秋,陕西省基督教第一届代表会议决定成立省市联合的西安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选举田景福为主席。全市各教派教会合并为四个礼拜堂,教徒不分教派,分别到附近的礼拜堂礼拜。东新巷耶稣堂改称东关礼拜堂,牧师常华光,长老王晏如。“文化大革命”中,基督教宗教活动暂停。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东新巷礼拜堂修葺一新,宗教活动恢复正常。礼拜日教徒参加礼拜活动最多时达千人以上。国务院颁布《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之后,西安铁路局家属区和乐居厂一带的基督教徒,依法进行登记,建立了西铁局南郊家属区(23栋1—8号)和乐居厂一巷8号两处聚会点。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