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教育历史,当远溯周代以前,当时周已有学校之设。西周在王城及诸侯国都所设的学校曰“国学”,有小学、大学之分,教育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 |
临潼教育历史,当远溯周代以前,当时周已有学校之设。西周在王城及诸侯国都所设的学校曰“国学”,有小学、大学之分,教育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小学以书、数为主,大学以礼、乐、射、御为主。在地方设有“乡学”,《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遂)有序,国有学”。郑玄注:“古者仕焉而已者,归教万二千五百家为遂。党属于乡,归教于闾里。朝夕坐于门,门侧之堂谓之塾。周礼,五万家为党,万二千五百家为遂。党属于乡,遂在远郊之外”。学、庠、序都是古代学校名称,可见当时国家和地方各级都设有学校,而且私塾已经出现。临潼地近京都,文化较为发达,按今之临潼县境内已相继有丽城、戏邑、芷阳、蕞城、栎阳诸城,或为国都,或为县邑,其教育之发展亦当可观,惜年代久远,具体办学情况已无可查考。 西周以前学在官府,国学乡学,皆为官学。汉代以后,官学均在县级以上。如汉的太学、州郡的县学;唐宋以后的太学、国子学(国子监)、府州县学;元代以后的县学都属官学。春秋时,孔子开私人讲学之风,战国私学大盛,汉以后私学逐渐成为中国封建时代学校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临潼除有县学之外,广大民间教育是以私塾(包括义学)为主。宋代书院大盛,宋儒张载的“关学”在临潼影响很大,其后张载殁于临潼,临潼因建横渠书院。以后相继有白鹿书院、居善书院、渭北书院、零川书院等。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无论是官学和私学的教育内容,都是以儒学的《四书》、《五经》为基础的封建伦理道德之类为主。自隋文帝废除为世族垄断的“九品中心制”,于开皇七年(587)设科考试选拔官吏,开始了科举制度后,以后各代相因。宋以后科举均用经义,明、清两朝,以《四书》、《五经》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须依朱熹《四书集注》等书。学校制度是学校与科举并行,重科举,轻学校,县学称为儒学,是为科举考试预备的场所。学官不事教授,士子不重读书,仅为进身之阶,而私塾、义学等亦以准备科举为目的,使其成为科举的预备机构。致使广大的知识分子只习儒业以求取仕,置生产、科技、经济等学问于不顾,使国家科技落后,经济不振,国家衰败,其流毒至深且广。 以上仅述古代教育情况概略,以清代以后为例记述临潼封建社会时期教育、学制的情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