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印侯(1882~1913)名树勋,字印侯(亦称寅侯),世居临潼县油槐乡曹杨村。少年时孤穷,在家务农,奉养母亲,年20尚未读书。适包海涵先生在附近教读,他便有意接近,向先生倾诉欲读书之意,先生给了几本书,并为其讲解文意,印侯大喜,自此,废寝忘食,昼夜苦钻,进步极快。其文章通畅而豪放,未几应童子试即考中秀才。每逢文会,常一日数篇,其才气横溢可见。后又得富平张扶万,本县王敬如等学者的指授,进一步学习程朱之学与新学,学业得以大进。他在家中继续苦钻,筑一土室名曰:逍遥洞,取古今中外大哲之书藏其中,摘条手录,贴满室壁,使上下千古莹然在心,至此,他的学业已有所成就。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印侯与郭希仁、刘蔼如、贺绂子等治学于西安丽泽馆,并接受了革命思想,加入了同盟会,遂情绪大振,以革命为宗旨,常于鸡鸣即起练体力,用两臂击柱,声震屋宇,每夜深讲演,痛陈国事日非,慷慨泣下,使听者为之振奋。宣统二年(1910),应选拔试上北京,中途得病,到京后曾自题诗于小照寄友。诗曰:“天地盗完犹恨少,虚空踏遍尚求深。江山河岳开王霸,怒马神龙铸铁身。潮翻宇宙风颠海,日照中天月满轮。若问先生真实相,玻璃肚子金钢心”。由此可见其气概。同年八月,各省请开国会,陕西推举曹印侯为代表。当时,东南人士对西北人多看不起,当开会讨论国事时,却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到中午尚不能决定。印侯奋然曰:“此事无须辩驳,请即同到醇王府取我民权来,若不与民权,那就各以头胪与之”。众人皆惊,面面相觑,说不出一句话来,个个佩服印侯的胆识。京都各报纸一时之间都标名大加宣扬,说陕西还是有人才的,从而为陕西人争了光。事后回陕途中,又受风寒大病。归家月余,带病联合乡民倡办地方自治。 宣统三年(1911),“川鄂抗路”事起,印侯闻讯,遂入西安约同志组织革命军,他与刘蔼如密赴渭北招兵。及闻西安光复消息后,他俩立即在临潼县油槐乡曹阳村附近的杨村庙。敲响庙内大钟,召集早有联系的团勇,闻声到者达千余人。印侯慷慨演说,讲明大势,号召大家参加革命军,一时群情奋激,各持刀矛,印侯与蔼如带领百余精干,急渡渭河,乘夜至临潼县城,越城而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县衙,县令培成(旗人)被砍伤,连夜逃脱,临潼得以光复。此时,东路清军攻陷潼关,“秦陇复汉军”,副统领钱定三领军东援,过临潼时,令印侯留守临潼。钱定三到渭南后遇害,张伯英(张钫)接任,印侯为其筹军饷2000石,从渭河顺流运下。接着又入西安,请求召渭北壮士西攻甘、宁,未得允许。适逢潼关二次失守,伯英紧急求援,印侯即在临、渭一带招募士兵。十余日即达6000余人,号曰:“敢死队”。印侯担任“统领”,当时军饷、枪械均缺,他设法筹集军费约万元,制造刀矛数千,及特制“铡刃钉镢把”的武器,编就21营。军中自长官至士兵皆粗食,并不发给一文饷而兵士了无怨言。刚编制尚未出发,得知潼关收复,而西路甘军东攻乾州、凤翔甚急。凤翔守军单薄,形势更紧,印侯奉调驰援,二日夜赶到凤翔。他所部军队,所用武器均为刀、矛、铡刃及部分杂色土枪,远比其他部队为差,但印侯尚能鼓励战士,临阵皆能用命,往往徒手争先上前夺取敌人枪械而战,勇猛冲杀30余战,使敌人丧胆。印侯率领未经训练之兵,手持白刃,冲驰于快枪怒马之间而无一人退却,使凤翔转危为安,阻止敌军东窜,其才识胆略及意志,诚为一般人所不及。 清帝退位,共和宣布以后,印侯首先主张裁兵以养民力。当时诸将方立功,多不愿退。印侯曰:“先自我始”。遂遣散十余营,仅留正兵、屯田兵各三营。裁军后,立即主张振兴陕西农业,因财力不足而未能实现。他便创办棉花公司。民国初年(1912),北洋军阀排挤革命党人,陕西已成为北洋军阀势力,对胸怀奇志,敢作敢为的印侯,找事中伤。因公司一职员在咸阳向铜客索要二两银子事,当局便立斩二人巡游,并派兵逮捕印侯。有人劝他躲避,他不但不避,反到军府慷慨辩白,毫无惧色。军府只得作罢,但却命令他把原所留正屯各营只留一营,其余全部散去。印侯遭此挫折,即专心从事经商,其心志欲以财权左右世界。他尝说:“摩尔根也是个人,我为什么就不如他。”即努力经营,六个月后即获利钜万。但因劳累过度,旧病复发,民国二年(1913)养病于汉口。当时,黄兴发动二次革命,约他返陕举旗反袁,印侯筹划回陕,因病尚未起程。不料谋泄,即被捕入狱。他在狱中上书陈述,言词壮烈。后因希仁与蔼如多方营救,始被释放。印侯性直而烈,累遭大挫,一生救国救民之志不能伸。忧劳过甚,至此病益加重,体不能支。为了静养,移居于西湖韬光寺不幸这位“性敏魄雄,倜傥多智,飞则冲天,鸣则惊人”(希仁赞语)的英雄,竟与民国二年(1913)1月离开了人世,时年仅32岁。后归葬于华山北麓。于右任曾为其玉照题词:“跃马横戈西复东,手持白刃定关中,西湖遁去呕心死,落日河山起大风。”以赞印侯赤心革命,勇往直前,胸怀磊落,不慕名利的英雄气概。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