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地方名人>>正文
|
|
|
2011-8-19 18:01:14 来源:三秦游网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徐舜寿(1917~1968) 中共党员,浙江省吴兴县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家二级工程师,原603所副所长,中国航空学会理事,为建国后第一代著名飞机设计师,国家飞机设计事业的开创者,曾被授解放军上校军衔,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祖国航空事业,对国家航空工业和航空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937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到杭州笕桥飞机制造厂任检验员。不久,上海“8.13”战事爆发,笕桥遭受敌机狂轰滥炸,损失惨重。他痛感有空无防的耻辱,决心用所学的技术,设计中国人自己的飞机,保卫祖国神圣领空。于是考入重庆中央大学航空机械特别研究班,进修航空技术。结业后,到成都航空研究院任助理研究员,苦心钻研飞机设计业务,并与别人合作撰写出《飞机性能捷标法》论文。 1941年5月,前往新疆伊宁空军教导队,教授飞行力学,并协助苏联顾问培训中国飞行员。1942年8月调回成都,在航空委员会编译处任编译专员,编译出我国第一部航空工程词典——《英汉航空工程名词字典》。1944年9月,27岁的徐舜寿受国民政府航空工业局派遣,去美国实习深造。在美国的两年多时间里,他把所有时间全部用在飞机设计研究上。1946年底回国,被派往四川省南川国民空军第二飞机制造厂(后迁到南昌),从事飞机气动力学研究,参与中运2型、3型运输机总体设计性能计算。后被提升为研究课长,负责飞机研究工作。 1949年5月,他追求光明,历经艰险,经中共地下党组织指引,投奔解放区,参加了革命。建国后,于194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为发展新中国民航航空工业,他投入到紧张地清理江湾机场和抢修沪、浙、闽地区军用机场工作中。他参与编撰了《伪空军航空工业概况》一书,系统地介绍建国前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情况。这本书,被作为空军编写训练和实战教材,对中国空军基地的建设和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51年8月,国家成立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徐舜寿担任飞机技术科科长,第一生产技术处总工艺师。在他主持下,翻译了舒里任柯的《飞机构造》、康恩的《飞机强度学》,系统地介绍苏联在飞机强度设计、飞机制造方面的准则和方法。1956年,成立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他受命担任主任设计师。在他主持下,建立起飞机总体、气动、强度、机身、机翼、起落架、操纵、液压、发动机安装、特设、高空救生设备、军械以及文件标准检验等专业组,为中国飞机设计研究机构的建设奠定了基础。1958年,在他带领下,设计制造出中国第一架双座后掠翼亚音速喷气教练机,在沈阳机场飞上天空。还研制出初教机。1960年,他任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一设计研究所技术副所长,与172厂(今西飞公司)协作,研制成功轰6飞机,填补了中国无轰炸机的空白。 1964年7月,他来到阎良,任六院十所(今六0三所)副所长,兼总设计师,为协同172厂把伊尔—28飞机改为轰5飞机,组织十所科技研究人员,对飞机的强度、气动等特性,进行反复计算。历时3个月,将原来的空调系统改成空调制冷系统,解决了飞机飞行时,低空不能降温,高空不能加温的难题。还争取并组织安排了“运—7”飞机的测绘设计。1965年,因病疗养期间,他编译了《疲劳译文集》,系统地向国内外介绍研制大型飞机时疲劳设计问题。 正当徐舜寿全力以赴领导“运—7”飞机的测绘设计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这位建国后第一代飞机设计师,于1968年1月6日被迫害折磨而死,年仅51岁。 为使人们永记这位设计师的丰功伟绩,1989年5月,在603所科研大楼前,给徐舜寿塑造了一座1.27米高的铜质胸像。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