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东郊以灞水、灞桥、灞柳闻名于世,形成千年传颂的“灞柳风光”。
灞水建桥,历史悠久。始于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于河上建桥,故称“灞桥”,史载这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柱墩桥。西汉时开始在灞水上修筑石桥(今毛西乡马渡王村附近)。
西汉末年,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后因战乱被火烧毁。隋朝开皇三年(公元五八三年),在灞水原桥址以南,重建了-座新桥,称为“南桥”(一九九五年清 河障时已发掘出桥墩数座,保存完好。)。唐时,因“来迎去送,至此黯然,故人呼为‘断魂 桥’”,宋、元时,由于灞陵归道和古桥废毁,元代由山东堂邑人刘斌于公元一二六六年在构筑了一座石桥。据《关中胜迹图》记载,据《关中胜迹图》记载,此桥“十五孔,长八十步,阔二十四尺”。
清代道光十四年(公元一八三三年)曾对此桥进行了扩建。至解放时,灞桥已残破不堪,为了适应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西安市人民政府于一九五七年将此桥改建为钢筋水泥桥,比之古桥,更为雄伟壮观。
灞桥与灞柳风雪
早在秦汉时期灞水两岸筑堤广植柳树.隋唐之际霸桥两岸已是杨柳含烟、灞岸春色的风景名胜之地。古之送友,多在灞桥折柳赠别,故有“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的诗句。春末,杨柳青枝细叶,花絮飞舞,别具风格。在“杨柳含烟灞岸春”的灞桥之畔,古桥石路,浅水清澈,绿柳低垂,近扫眉梢,柳絮飘洒,呈现出"灞柳风雪扑满面"的美景,委实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