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景点介绍>>正文
|
|
|
2011-8-15 13:15:23 来源:三秦游网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每到暮春时节,灞桥之畔总是绿柳低垂,柳絮飞舞,宛如漫天雪飘,这就是“长安八景”之一的“灞柳风雪”。 史籍载,“灞柳风雪”之说,始于明清之际,当时流传于民间的关中《八景》佚名诗中,就有“灞柳风雪扑满面”的诗句。 灞桥之柳,与古长安植柳的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长安周围多水、多川,很适宜柳的成活与生长,加之周、秦、汉、唐宫中,御道多植柳树,民间植柳也自然蔚成风气。皇家有所谓“隋宫柳”、“华清宫门柳”、“御沟柳”;民间则有“青门柳”、“章台柳”及“细柳营”等,时人称“烟柳满皇都”。汉代时“灞柳”已闻名遐迩,《三辅黄图》云“都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可见一斑。 “灞柳”,也有它的盛衰史。隋、唐时“灞柳”仍处于繁荣时期。从李白词《忆秦娥》“年年柳色,霸陵伤别”的词句中,可以看出当时迎客送友的人们,“折柳”相赠已成风习。宋时,由于京城东迁,“灞柳”也随之萧条,宋代词人柳永在《少年行》中写道:“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翠楚宫腰。”元代时,忽必烈的三子忙哥被刺封为安西王到了西安,使“灞柳”又恢复了生机。《西安府志》所载,当时“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明清时,古灞桥虽已残破,但灞柳风姿不减当年,清康熙十九年(1680)河东监使朱集义在其《关中八景(诗画)中》,题“灞柳风雪”云:“古桥石板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 “灞柳风雪”是灞桥风光的一部分,由于其景色宜人,年年吸引着四方的游客。加之在此远可眺山,近可戏水,历来是古城长安春游远足的好去处。唐诗人韦应物《东郊》诗云:“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建国后,80年代,灞柳风雪的景象,由于气候的影响和人为的破坏,不如当年。市、区政府1999年已着手规划、实施、恢复“灞柳风雪扑满面”这一人文胜迹。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