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游三秦,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首页 | 意见反馈 | 资源搜索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今天是: 西安 | 宝鸡 | 咸阳 | 铜川 | 渭南 | 延安 | 榆林 | 汉中 | 安康 | 商洛 | 杨凌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间工艺>>正文
三秦文明古老的取火工具火镰(组图)
2011-7-5 15:27:24  来源:三秦游网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
火镰

    火镰是一种比较久远的取火器物,由于打造时把形状做成酷似弯弯的镰刀与火石撞击能产生火星而得名。陕北农村特别是五、六十年代还比较盛行,现在已很难见到它的踪影。上点年岁的人谈起它也只是津津乐道而已,想从哪个旮旯角落搜出一件也不是容易的事了。只因为它太普通太不起眼,不为人们注意或被遗忘。而映在岁月记忆里那别样的影象会久久挥之不去,它是一个过去的历史证物。

\
火镰

    火镰基本由三部分组成。火石:一般产自河滩,经过河水冲刷并于石头间相互碰撞、摩擦留下的质底比较坚硬,并在高速撞击时能产生火花的石头。也有从山里直接开采出来的,它的纯度比较高,所含成份和现代的火石相同。火绒:就是艾蒿的嫩叶。一种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在春夏之末将其叶片采摘凉干或阴干后用手揉成絮状待用。因艾蒿自身具有抗菌、防霉、防虫、镇咳祛痰的功效。民间自古就有“端午采艾,悬门户上”,“居家常备艾,老少常无患”以禳毒气的习俗,因此先人们把它做为点烟的火引子也就不足为奇了。钢条:大众化的就用一小块硬度不太强的普通钢条,打造成弯弯的镰刀形状成为火镰的主件。比较讲究点的器物主人,在钢条上刻有麒麟喷火、龙吞火球等纹饰,并把一块皮革镶嵌在弯弯的钢条内,制成象现代女性手里拿的小坤包样子,口上嵌有两块铁皮,其中一块带有磁性,不用时会自动把口封好,起到防止包里装的火石、艾绒等物件丢失或受潮的作用。再缀上一根好看的绳子,穿上一棵不错的珠子或玉器或玛瑙,这样既增大了体积也美观了火镰的主体,它反映了主人的品位和档次。

\
火镰

    火镰是男人们的随身附属物件,特别是喜好吸烟的男人们。它不同于鼻烟壶,鼻烟壶是官宦人家的饰物把玩,局限于少数人群,火镰它在民众中流行,具有特别的适用性装饰性和操作性。它始于年月无从考证,而它的消失确是让火柴和打火机的问世取而代之了。

\
火镰

    远古流传的普罗米修斯用茴香树的枝条盗来太阳神阿波罗的火种,现代奥运则用抛物锅形聚焦太阳能采集火种,普通教科书里介绍:弓钻取火、滕条取火、击石取火、木片取火、凸透镜取火、手电碗取火、放大镜取火、冰块取火等等生存技能。都不能在民间广为流行,而火镰它留于民间行于生活,集合了淳朴和智慧,不能不说是进化和优胜劣汰的佐证。

\
火镰

    火镰利用了摩擦起火的原理。使用时反复让钢条与火石摩擦使之发热,然后用力向下猛击火石,产生的火花点燃垫在火石下面的艾绒,把艾绒放在装好汗烟的烟锅脑子上,使劲吸上几口,艾香和烟香气息随着丝丝青烟弥漫在空气中。在陕北城乡,男人们扎在一堆打扑克、捻线线、织毛袜、听说书、谈天说地的同时点上一锅老汗烟,眉头的皱纹就舒展了。烦心的事儿说出来,给老伙计们说道说道化解化解就没事了。烧残的烟还有用,对到身边伙伴的烟锅脑子上又一根烟杆吸着了。周围一圈圈老汗烟杆子冒起了袅袅青烟,惬意的滋味抹去了一天的劳作疲惫。因此火镰在一个时代成为采集火种的重要器物。

\
火镰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不断在推陈出新择优而取中进步。一件器物的消失不能等同于一个物种的消失,有些器物可以复制再现,只是它的出生年月不同而已。火镰它曾今在我们先人的手中存在过,给生活带来方便获取过乐趣,而取代它的火种采集方式更具有适用和方便的性能。火镰已成为过去的记忆,被历史的尘埃封境。它仅是人类生存沧海中的一朵小花,这就是历史给予我们的启迪。


编辑:秦人
 最新资讯
· 淳化大鼎多组图欣赏
· 陕西民间刺绣工艺欣赏(组图)
·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东仓鼓乐(图)
· 艺术奇葩——陕西锣鼓
· 陕西民画赏析(组图)
· 陕西青铜器鉴赏之多友鼎(组图)
· 陕西最古老的名片玺印(组图)
· 陕西文房四宝的特色(组图)
· 陕西秦腔:流传在百八里秦川上的质朴艺术(图)
· 陕西民间剪纸精品赏析(组图)
· 陕西木偶戏——古称傀儡戏
· 民间艺术珍品陕西皮影
图片热点
淳化大鼎多组图欣赏
淳化大鼎多组图欣赏
陕西民间刺绣工艺欣赏(组图)
陕西民间刺绣工艺欣赏(组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东仓鼓乐(图)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东仓鼓
艺术奇葩——陕西锣鼓
艺术奇葩——陕西锣鼓
陕西民画赏析(组图)
陕西民画赏析(组图)
陕西秦腔:流传在百八里秦川上的质朴艺术(图)
陕西秦腔:流传在百八里秦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
带宽支持:古城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