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建国后文物博物馆事业不断前进的步伐,西安碑林所在的陕西省博物馆,已由建国初一个设备简陋、藏品单一的小馆,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型博物馆。西安碑林的建筑,也在保持1937~1938年整修后的原有基础上,多次进行了维修和扩建。 1952年8月至1953年10月,在国家百废待兴、抗美援朝战争尚在进行之际,由政府拨出专款,对碑林各展室和孔庙房屋进行了一次全面翻修。与此同时,还对碑林各室的陈列加以调整,并按照当时的标准,对碑林藏石作了清理和剔除。将明清两代有关整修文庙和府县三学的记事碑,埋入碑林院内。 1963年10月1日,西安石刻艺术室建成并正式开放。这是位于碑林展室西侧的一座大型仿古建筑,用于陈列建国后陆续入藏的汉至隋唐的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 1973年和1985年,分别拆除棂星门内西面和东面两个长廊,建成两座大型展室,用于举办各种临时陈列。 1975年,对当时台基破裂、碑身倾斜、四石不能合拢的《石台孝经》碑,在未拆除碑亭的情况下,进行了整理修复,重新夯实地基,扶正碑身,恢复了原貌。 1979年,为防止地震破坏,对碑林各展室的碑石又进行了加固处理。在碑首、碑身、碑座以及各碑之间,用角钢相互连接,增强了抗御地震的能力。 1982年,在碑林第六室前新建展室一座,为仿古建筑,列为第七室,专门用 于陈列清刻《淳化阁帖》。 1984年,对原孔庙至圣门(又称启圣门、仪门、戟门,俗称小殿)进行维修,更换椽瓦,重新彩绘。 原孔庙大成殿,系明代建筑,1959年9月13日毁于雷电引起的火灾,其台基后来也被平毁,辟为广场。这是近年来碑林在建筑方面的最大损失。 今日西安碑林,共有7座碑室,8座碑廊,8座碑亭,加上石刻艺术室和4座文物陈列室,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984平方米,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成为古城西安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 西安碑林博物馆大门内,一座斗拱繁复的木牌坊,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太和元气坊”。其南是照壁,照壁外侧有楷书的“孔庙”二字;其北是泮池,泮池间为泮桥。与木牌坊相对的是棂星门,俗称石门。进入石门便可看到朴素端庄的至圣门,其东西两侧是新建的两座大型展室,西面展室是“陕西历代佛教造像展”专题陈列。穿过至圣门,则是已辟为展室的东西两庑和相互对称的6座碑亭。与至圣门相对的原孔庙大成殿,现辟为广场。面对广场屹立的那座绿栏红柱、双层飞檐的碑亭,是著名的《石台孝经》亭。所悬匾额上楷书“碑林”二字,相传是林则徐当年被贬谪新疆途经西安时留下的手迹。 以卷棚与《石台孝经》相连的是碑林第一室,主要用于陈列唐《开成石经》——碑林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藏品。这里还陈列着与其相关的明刻《石经补字》,清刻《孟子》,以及反映碑林史实的重要资料宋《京兆府府学新移石经记》碑、明《重修孔 庙石经记》碑等。 碑林第二室陈列的几乎全是唐代名碑。其中《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不空和尚碑》《梵汉合文陀罗尼真言经幢》,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史料。这里书法名碑荟萃:欧阳询《皇甫诞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怀仁集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史维则《大智禅师碑》,颜真卿《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争座位稿》,柳公权《玄秘塔碑》《冯宿神道碑》,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李阳冰《三坟记碑》《拪先茔记》碑等等。几乎包括了唐代所有书法名家,而且诸种书体俱备,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书法艺术宝库。 碑林第三室陈列着由汉至宋各种书法的珍贵碑石。其中篆书有唐《美原神泉诗序碑》,宋梦英《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篆书千字文碑》等。隶书有东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石、《曹全碑》,北魏《晖福寺碑》,前秦《邓太尉碑》、《广武将军碑》等,还有介于隶楷之间的北魏《司马芳残碑》。楷书有隋《孟显达碑》,唐颜真卿《颜勤礼碑》《郭氏家庙碑》《臧怀恪碑》,宋赵佶《大观圣作之碑》等。行书有唐孙藏器《惠坚禅师碑》,以及智永《真草千字文》,怀素《草书千字文》《东陵圣母帖》,张旭《断千字文》等草书佳作。 碑林第四室陈列着宋至清代书法名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 、祝允明等人的书迹,还有这一时期具有史料价值的碑刻,如明《感时伤悲记》、《明德受记碑》、《黄河图说》,清《荒岁歌碑》、《平利教案碑》、《张化龙碑》等。这里还汇集着这一时期的各种石刻线画,其中宋刻《唐太极宫图》残石和《唐兴庆宫图》残石,对研究古代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宋刻《王维画竹》,明刻《达摩像》,清刻《松鹤图》、《关帝诗竹》等,又是颇受观众喜爱的艺术品。 碑林第五室主要陈列宋至清代修庙、赡学、筑城、开渠等内容的记事碑,是研究地方史和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的重要史料。此外还有宋刻秦《峄山刻石》,清刻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等碑,都具有书法艺术和文字学价值。 碑林第六室的碑石以元、明、清各代文人学士的诗词歌赋为主,其中著名者有赵孟 《游天冠山诗》,董其昌《秣陵旅舍送章生诗帖》,林则徐《游华山诗》,邓廷桢《文赋》等。 新建的碑林第七室全部用来陈列陕西本《淳化阁帖》。此帖原刻于北宋淳化三年(992),是宋太宗赵炅以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王著编次摹勒,捶拓以分赐大臣的。虽然祖本是刻在木板上的,但它却开了后世书法刻帖之先河。陕西本《淳化阁帖》是清顺治三年(1646)费甲铸据兰州“肃府本”重刻于碑林的。 在碑林第二、三室之间,第三、四室之间,第五、六室之间,均有碑廊相接,主要用于陈列历代墓志。于右任所捐《鸳鸯七志斋》志石和新出土的隋唐墓志,其中精品均陈列于此。 在碑林展室西侧,是由陈毅元帅题名的“西安石刻艺术室”。在这座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殿堂中,展示着汉唐时期的石刻作品70余件,其中有形象威猛雄劲、刀法简练的东汉双兽(亦称辟邪),有以神话、历史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画面拙朴、富于浪漫色彩的陕北东汉画像石,有西土佛教艺术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北朝佛教造像,有造型逼真传神的唐昭陵六骏,有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极富艺术魅力的唐菩萨像,有形象生动、雕技精湛的唐代动物雕像……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是建国后入藏碑林的,在中国造型艺术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