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地区自隋唐至明清,先后是大兴城、长安城和西安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区内的名胜古迹、出土文物、古遗址和古墓葬极为丰富。现存的古建筑、人文史迹和佛寺道观等就有14处。不但有历史久远的汉代卧龙寺,唐代的荐福寺小雁塔,还有驰名中外的宋代西安碑林,气势伟宏的明代城墙和古朴、典雅、庄重的钟楼。其中卧龙寺经历代修葺,建筑宏丽,香火不衰,为十方丛林,被称为陕西首刹。寺院原藏有宋版明印的《碛砂藏经》七千余册,极为珍贵,现存陕西省图书馆。寺院现还藏存有贝叶经四页,为稀世之宝。小雁塔自唐景龙年间建立,历唐、五代、宋、元,屹立完好无损。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关中地震,塔身震开裂缝,“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彻若窗牖,行人往往见之”。又经34年,至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陕西再次地震,一夕之间,塔缝又“神合”如故。塔身在两次地震中之所以裂而不倒,震而复合,除了塔身结构坚固以外,还因为塔基是夯土筑成的半圆球体,受震后的应力可以均匀分散。1200多年前这种高大建筑的防震结构,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高超和劳动者的聪明智慧。清康熙年间再修塔寺时,将从武功县出土的,原崇教寺金明昌三年(1192)所铸两万斤大铁钟移入荐福寺。寺僧晨夕按律敲击,钟声悠扬,声闻数里,“雁塔晨钟”就此成为长安八景之一。清人朱集义有诗云:“噌吰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搃苍茫。”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国内集中收藏古代碑刻数量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处碑林,位于西安市三学街。它形成于唐末至北宋三次迁置唐《开成石经》的过程中,距今已有900余年。现藏自汉迄民国各代碑石、墓志1600余种、2500余石,展出1100余石。共有7座碑室、8座碑亭、8座碑廊,加上石刻艺术馆和4座陈列室,占地3.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西安碑林堪称儒家典籍的石质图书馆和内容极为丰富而珍贵的史料档案库,是中国文字发展史的直观展示和中国古代书法和石雕刻艺术的宝库。西安碑林博物馆拥有国宝级文物19个号134件,一级文物272件(套)。这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它的形成不仅得益于位居古都西安得天独厚的悠久历史和地利,得益于历代前贤的不断搜集保护,同时也是建国后,党和各级政府重视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建设的结果。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