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荣
直到1979年陕西省在延安召开纪念《讲话》的文艺活动上,时任榆林文化局局长的尚爱仁发现了他,王向荣才得以在官方的演出中登堂入室,并声名鹤起于三秦大地,直至成为今天榆林市艺术团的一员,及有“陕北歌王”的桂冠。
值得一提的是,王向荣后来还结识了陕北上世纪最有名的盲艺人韩启祥。这位在三四十年代经常给毛主席说书的老艺人非常喜欢王向荣这个后生,两人从此过从甚密,发展到只要王向荣一走进韩家门,韩启祥就能听出来并对家人喊“王向荣来了”的地步。在与前辈和伟人的传奇经历这一点相比,王向荣并毫不逊色,他在1980年一出道,就是在北京怀仁堂演出的,台下坐着的就有邓小平。演出结束时,伟人与演员们一一握手,在陕北生活过的邓小平显然对王向荣的装束和歌喉感到亲切,连声夸赞他唱得好。从此,王向荣成了北京人的常客,西北人的牌子,陕北人的骄傲。
“陕北歌王”
对艺术的追求
这位农民的儿子依然保持着朴实的内在本质,也在勉力保卫着农村人的外在形象。他身着的是绸制的对襟衣裤,这是从前地主们喜欢的款式。他穿的鞋是圆口的老头鞋,却是皮质的,里面还垫着陕北农村特有的有好看花纹的鞋垫。现在的王向荣有四分之三时光是在城市中度过的,这身打扮是他给自己身份的说明,是他在城市中给自己的定位。一个50岁的歌王,就是再成功,想忘本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非常自信,也非常随和,谈起陕北民歌如数家珍。
与其他陕北歌手相比,王向荣的优势无疑是巨大的。这不仅表现在他粗犷豪放的声线上,更表现在他对陕北民歌的继承和发扬上。许多人都知道,是他在八十年代一个著名的电视系列片中把《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唱火的,其实这首民歌的原型并没有如此出色,是王向荣与尚建山、王鲁湘、郑健等音乐人一起经过长时间的打造,重新演绎的。这首歌内涵极其深刻,现在已经是世界民歌宝库中的珍品。现在,王向荣只要回到故乡,就把精力搁在对陕北民歌的收集和整理上。对此,王向荣深有体会地对记者说:“民歌只有在保持原有风貌基础上,又有新意,才有生命力。”在谈到老的陕北民歌时,他说那“是个自娱自乐的东西”,在谈到自己的时候,他说:“我认为自己是个陕北民歌的爱好者,只是继承得比较好,发扬得比较好。有继承才能有发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