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两朝为佛教在中原黄地上茁壮成长、果熟叶茂的黄金岁月,亦是中国古代艺术格局蜕变的关键时期。法门寺地宫文物堪称宗教和艺术两者的完美融合,无论是一尊鎏金捧真身菩萨像,或一柄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都既是无量佛法的弘显、亦是唐代工艺的精品。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李美贤说:“这些文物由于出自皇家工匠之手,造工之纤丽世所少见。
鎏金双轮十二环锡杖
中国金银器的生产历史悠久,到了隋唐,无论在生产技术、制作工艺,还是在造型、纹饰方面,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器有一百二十一件,大多是特为皇室专门打造的供佛用器,代表了唐代金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从中亦可管窥唐代佛门文物的若干特色。
研究佛学历史的李美贤女士指出,唐代的金银器具有相当高的可赏性。她列举了唐代佛教文物大多拥有的九个特点:(一)雕刻工艺极其精细,与两汉周魏的拙朴浑厚大异其趣。(二)喜以鱼籽纹(俗称珍珠地)作衬底,以联珠纹为饰纹,多见如意云头图及团花图案。(三)刻线粗犷而短,刚劲有力,与宋朝刻线的柔长纤细明显有区别。(四)菩萨造型宽肩窄腰、型体扭曲,有异于隋朝造像的笔立肃穆、身长脚短。(五)北魏佛像多清?瘦削,如龙门石窟的佛像,发展至唐代,佛像则变得丰腴圆润。(六)喜绘对鸟图。(七)唐天宝后,飞龙之图均尾与脚相绕,而且只有三爪或四爪。(八)凤鸾之形与传统有别,嘴呈鹰嘴状,尾长,双翅大张,一改“斯文”形象。(九)拥有大量波斯文化元素,出现大量古中国没有的图案或饰纹,如有翼兽、狮子、魔羯鱼(龙头鱼尾状)、莲花、金刚杵及忍冬纹等。今天玩古董的行家,亦每每根据这些特征推断古玩名器是否属唐朝之物。
锡杖的工艺亦令人叹为观止。李美贤称,锡杖本是实用之物,是比丘作法时的四项重要元素(梵呗、散花、梵音及锡杖)之一,亦是比丘外出化缘时的十件道具之一。振杖发声,于荒郊野外则可驱赶毒虫,于街市通衢则可让信众远闻,前来布施。而年老体弱的老比丘亦可拄杖而行立。
这柄迎真身双轮十二环锡杖,集实用与艺术于一身,在杖身刻有十多个比丘图案,着袈裟、有光冕、立于莲台之上,或持法轮、或执如意,活灵活现;四个大轮仅作方寸的银铁之间,刻有八十四字,工艺之精细,令人爱不释手,为庄严无上的法杖增添一份古奥清丽的美致。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