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游三秦,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首页 | 意见反馈 | 资源搜索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今天是: 西安 | 宝鸡 | 咸阳 | 铜川 | 渭南 | 延安 | 榆林 | 汉中 | 安康 | 商洛 | 杨凌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历史文化>>正文

汉阴蚕桑史话
字号:   2011-5-13 22:06:48  来源:三秦游网综合 作者:李垂军 潘尚琼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汉阴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地肥沃,交通方便,适宜兴桑养蚕生产。生产的蚕茧,色泽好、茧层厚、茧层率高、解舒率高。缫出的生丝,丝质优、条干均匀、柔软滑润、抱合度好、拉力强。是陕西省蚕桑基地重点县和全国最佳优质蚕茧产区。
  
  汉阴兴桑养蚕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始于西周,盛于汉唐,宋元衰落,明清后期再度兴起,新中国时期有长足发展。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西周(公元前771年),汉阴一带即“盛产桑、蚕、……”。1986年,紫阳白马石(古属汉阴所辖)出土的战国时期剑戈上均附着丝织物残迹,估计为安康地区最早之丝织物。1984年12月,石泉县(汉朝时属汉阴所辖)池河镇谭家湾村村民谭福全,在池河中发掘出一枚红铜铸造的“鎏金蚕”,经鉴定为汉代遗物。西汉初期,“文帝躬耕,景后亲蚕,励精图治,一意农桑”,于是“耕桑者益多”。秦汉时期,汉阴月河川道桑林密布,蚕桑生产颇为盛行。《水经注•月河条》曰:“汉水右对月谷口,山有坂,月川于中,黄壤沃衍,桑麻列植,……”。盛唐时期的“丝绸之路”沟通了欧亚文明,也推动了汉阴蚕桑丝织业的兴旺和发展。“驮负秦陇道,船运汉口市”。其生丝、绢纺、绵缎、绫罗、丝帕等丝绸产品除行销本省外,从陆路运往长安,经“丝绸之路”,销往西域。从水路运往汉口,转销东南各省和东南亚各地。当时汉阴家家饲蚕,户户缫丝,尤其月河川道地区技术最为发达,生产的娟帛,曾列入贡品。据旧《汉阴县志》记述:当时汉阴的封建地主,将蚕桑作为重要产业传给后代子孙。唐朝诗人孟浩然出游汉阴时,曾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登安阳城楼》诗:“县城南面汉江流,江嶂开成南雍洲。才子乘春来聘望,群公暇日坐消忧。楼台晓映青山郭,罗绮晴娇绿水洲。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诗中的罗绮是一种薄如蝉翼的丝织物,说明当时汉阴一带的丝织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宋代以后,特别是南宋以后,汉阴由于连年战乱,继元末兵燹,明初的“禁山”政策,秦巴山区近半荒芜,山民逃亡“,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汉阴一带“人烟荒疏,十室九空”,蚕桑生产遭到毁灭性破坏,技术失传。清初,山民“知农而不知桑,不知蚕桑之利倍于农”。据清代《汉阴县志》记载:“汉阴在明时,土著颇多,中经兵燹,重以徭役,死亡者十之六七。清初移民开垦,凡由下五省移来者,多散居于各区……”。清康熙年间,朝廷“奖励移垦”,外省客居开始进入秦巴山区,至“乾隆三十七年后,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广东移民甚多(即湖广移民填陕西),来此认地开荒,络绎不绝”,并把南方先进的兴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传了进来,这时汉阴传统的蚕桑事业又开始复兴。当时,陕西兴平农学家杨屾,博考蚕书,亲身实践,著成《豳风广义》、《知本提纲•蚕桑条》、《修齐直指•蚕桑之部》和《蚕政摘要》蚕书。乾隆六年(1741年),他上书陕西布政使帅念祖,请求由省府倡导重振陕西蚕业,引起陕西巡抚陈宏谋重视。十年之内,三秦大地蚕业得已恢复。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汉阴知县郝敬修,看到处处柞树成林,被当地人都砍作薪柴,而不知道可以养蚕织绸,十分可惜。便从家乡携来柞蚕种和自己收藏的《养山蚕说》一书,亲自撰写了《教养山蚕说叙》和《教养山蚕图说》,刊印“发各乡,使山林者仿而行之,年来已收茧,著有成效。”后来,他又照此书详绘选种、配蛾、产卵、饲生、治场、放牧、移枝、防护、结茧、补给、晴摘、秋放等18图例一一注说,刊印传播,让不识字的人也照图去做。此后,汉阴饲养山蚕蔚然成风,以柞蚕丝织成的柞绸也成为了当地著名的特产。据《汉阴县志•人物志•郝敬修传》载:“因县境内多山,宜养山蚕。乃以齐鲁之法,绘图著说。刊印劝导,行之两年,颇著成效。”“槲绸乃槲叶饲成之,茧大如卵。知县郝敬修携种教民养之,取丝织绸。”清兴安知州王政义视察汉阴蚕业咏出“细阅蚕工二十回,前方未竞后方催;休言山蚕轻于锦,半缕都从血汗来。”的诗句。《兴安府志》对郝敬修的政绩也作了肯定:“邑境山桑成林,十数年来,民俗竞养山蚕,收茧织绸,衣初甚广,颇兴蚕桑之利”。可是,到了嘉庆年间,农民起义军白莲教,往还于陕南山区活动,清政府派兵镇压,山林焚惊。如《汉阴厅志》载“槲林一望濯濯”,成为光秃秃的山。虽“深山犹有饲之,然所织亦无几矣”。继郝敬修教民饲养山蚕之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兴安知府叶世倬、汉阴通判钱鹤年又极力劝谕民兴桑养蚕。叶世倬将杨屾蚕书《豳风广义》等择其精华编纂成《蚕桑须知》一书,刊印发行,并为之序述:“古人蚕桑之教起于西北,一遇饥旱馑则之。不知蚕桑利倍农而其工且半于农”。并赋诗劝导:“豳风耕织旧曾谙,何事秦农不业蚕?桑拓山山随处有,休教美利属东南。”(《春日兴安舟中杂咏》),又颁发《示兴郡绅民急宜桑树养蚕谕》,劝民兴桑饲蚕。汉阴通判钱鹤年,遵照府示,积极倡导兴桑养蚕,见“厅属农民遵示养蚕织娟者亦见不少,惟不得其法,成茧松而不实,取丝粗而色暗,织娟亦不匀洁,绵不能润厚。”因此“,于湖州携来蚕种,并延善蚕者,来汉劝民广饲之,教以取丝、织绸、作锦、作线之法,乃令于隙地广种桑树……自此,地无旷土,民竟农桑。”同时还将自己在老家见到的养蚕方法告诉汉阴蚕农:“至蚕三眠时,叶上微撒石灰,则成茧紧密沉实;煮丝须用河水,釜中之茧不宜多著,亦不宜小著;每丝一根,下茧数枚,取丝细亮,织绢光匀,作绵润厚。”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他向全县发布《广植蚕桑谕》,制定了奖励政策,“北山周代朝之母马氏,饲蚕、抽茧、织绢、织素,颇得湖州之法,著有成效,通判钱鹤年同太守叶世倬旌以‘绩效敬姜’;又南山乡民饶钦选,植桑千余株,饲蚕、取丝,岁入甚厚,通判钱鹤年复同叶太守,以‘绩效蚕桑’旌之。自此,民竟种桑,地无旷土矣,四乡饲蚕、取丝、织绸、作线者大有成效(清《汉阴县志》)”。在叶世倬和钱鹤年的热心倡导和大力推动下,安康、汉阴的蚕桑事业开始逐步从自给性生产转变为商品性生产。据《汉阴县志》记载:当时的丝织品已有花丝葛、湖绉、绫罗、巴绸、丝帕等,而以巴绸和花丝葛最为有名,运销关中和西北各省。所产生丝匀细光滑,柔软润泽,久负盛名。光绪年间,兴安知府童兆蓉,见蚕桑生产主要集中在安康、汉阴两县,于是编写了《蚕桑简要章程》一书,发至各县,推动了安康蚕桑事业的发展。据《重续兴安府志》记载:“蚕桑之利,自叶世倬倡之于先,各县继之于后,汉阴通判钱鹤年劝之尤力,实获其利。”、“光绪末,有湖商在兴购生丝,……于是浙人始购之,渐及外洋。以安康、汉阴产者佳。”由于国际市场需要量大,丝绸价格看涨,汉阴月河盆地以及汉江两岸、南北两山,几乎家家栽桑,户户养蚕,处处缫丝。“机杼之声,彼户相闻”。民国初年,由于灾害和交通阻滞,汉阴丝业又一度衰落。民国六年(1917年),始有河南南阳丝织商赵兴祥携眷迁入,开办丝铺织绸。民国九年(1920年)前后,又有河南周银安、朱荣贵等丝户相继而来,开始生产纺绸、巴绸、湖绉、丝帕类,多销往外地。当时经营规模最大的安康天厚生商号,民国十七年(1928年),从涧池、蒲溪一次就购进生丝5000多公斤,雇用百辆手推独轮车,浩浩荡荡运回安康。抗日战争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沦陷,汉阴地处抗战大后方,大批河南、湖北等沦陷区丝户迁入汉阴,在技术上、规模上大大促进了汉阴丝织业的发展,仅县城丝铺就由20余家突增至100余家,年产丝帕4000余匹,纺绸、湖绉、娟绸10000余匹。
  
  解放前,由于内战和国民党腐败,苛捐杂税沉重,民不聊生,又因交通不畅,产品技术落后,桑蚕种均为土种,土法缫丝,手工织绸,产品单一,花色陈旧,产低量下,出口不景气,许多丝铺倒闭停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大力倡导兴桑养蚕,推广改良桑蚕品种,革新技术。1965年建立蚕种催青室,由一年只养一次春蚕增加到养晚春、夏蚕、秋蚕、晚秋蚕;1958年建立烘茧灶,改生丝收购为直接收购鲜茧烘干上调,进一步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三年困难时期和“文革”期间,部分桑园被视为“黑根”挖除,蚕桑发展停滞。1975年县“革委会”在田禾乡召开蚕桑会议,确定蚕桑生产在林业特产中的主导地位。1979年又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蚕桑生产的决定》,再次掀起兴桑养蚕高潮。1980年整片桑园面积达到913.3hm²,养蚕8052张,产茧196t。1981年,陕西省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发展蚕桑生产的决定》,采取各项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民大力兴桑养蚕,奠定了我县蚕桑产业大发展的良好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汉阴的蚕桑生产翻开了新的一页,县委、县政府相继作出一些奖励发展蚕桑生产的决定、政策、奖补考核办法,扶持产业的发展,相继建成了县丝织厂、缫丝厂、蚕种场、果汁加工厂和桑枝深加工生产线。1987年发种2.1万张,产茧550t,成为我省第四个产茧超万担基地县(1担=50kg)。1991年发种3.2万张,产茧1030t。1995年发种6.1万张,产茧1680t,创历史最高记录。2006年桑园面积达到5334hm²,发种5.8万张,产茧2000t,产值4900万元。
  
  安康市委、市政府,为贯彻省委、省政府“以建设绿色产业基地为重点,实现陕南突破发展”的战略部署,出台了《关于加快蚕桑产业突破发展的决定》,提出到2010年实现发种100万张,产茧30000t,产丝2000t,产值10亿元的“四个翻番”的战略目标。汉阴县抢抓“东桑西移”发展机遇,把蚕桑产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抓手,出台了《关于蚕桑产业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0年优质高效桑园面积达到6667hm²,发种15万张,产茧6000t,产值2亿元,使之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蚕桑产业基地县之一。
  

 


编辑:秦人
 最新资讯
· 汉阴蕨粉皮子
· 汉阴油炸米饺
图片热点
<% Set rsKind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sqlk = "Select top 7 * from ziyuan_content where classid in (Select classid From Ziyuan_Classname Where classcname='景点介绍') order by id desc" rsKind.open sqlk,conn,1,1%> <%WHILE not rsKind.eof%> <% rsKind.Movenext Wend rsKind.close Set rsKind = nothing %>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
带宽支持:古城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