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路书攻略>>正文
|
|
|
字号: 大
中
小
2011-5-12 23:51:34 来源:三秦游网综合 作者:回龙山人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乙丑年九月十六,笔者受紫阳县教志兄之邀,去紫阳给妇女干部授课,欣然前往。
下午五点,从金州古城出发,车过五里镇,便一直是山路了,一边听司机小胡介绍,一边欣赏巴山美景,夕阳西下,巍峨的山麓被渲染成金色,山路盘旋蜿蜒,左拐右突,夜色下,我们到达蒿坪镇。
这是巴山深处难得的一处平川,夜幕降临,可道路上仍然车来车往,热闹非凡,据说这里正在建设国家唯一的富硒生态工业园,发展前景十分可观,蒿坪也是进入紫阳的门户,算是大镇了。我们在镇干部的引领下在一家农家小店品味地方土菜,喝了点小酒,继续开路。
一路颠簸,不知不觉到了县城,紫阳城临汉江而建,依山傍水,街道虽不宽敞,也不显得拥挤,车流人流顺畅。街上店铺林立,行人熙熙攘攘,人们都忙着各自的生计,车钻入地下隧道,再出来,便豁然开朗,小小山城,居然还有一个如此宽阔的凌空架设的文化体育休闲广场,不禁惊叹。
入住临江的紫藤宾馆。窗外月光如水,远处的黛色的山岚绵延起伏,对岸彩灯星星点点,江面如镜,灯光倒映在微澜之上,随波摇荡。深夜了,怎么也睡不着,尽管第二天有任务,不如干脆披衣漫步江畔,月光泻在白色的石板屋顶上,闪着银色的光芒。街上没有一个行人,全城沉寂在茫茫的夜色中。
第二天上午,来到位在汉江之滨风光旖旎的县委党校,甫一进教室,就感到一般清新的气息。教室窗明几亮,学习气氛浓厚,就连每个学习小组的名字也很有紫阳特色,什么清明茶组,什么铿锵玫瑰组,什么亮剑组,看出她们还还颇费了一番脑筋。值日生正在更新板报,里面有学员对教员的八条建议,提别有意思的是要求学教互动,给妇女干部上课,我还是头一遭,心里本来就紧张,看了这一条,不免发愁起来。
好在主持人很善于调动气氛,紫阳民歌,姑娘们张口就来,一曲“三月三”顿觉耳目一新。多少缓解了我忐忑的心境。
来紫阳的路上,听过司机小胡介绍,紫阳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清代的北五省会馆,吃过中饭,便急不可耐地驱车前往。
从紫阳县城出发,跨过汉江大桥,再沿任河朔流而上,山道依然崎岖难行,加之正在建设陕川界安毛高速公路和襄渝铁路复线,施工车辆川流不息,随处有采石、架桥和开凿隧洞的工地,十八里之遥竟花了近一个小时,好不容易来到江边小镇----瓦房店。
在汉江流域,瓦房店名气很大,汉江最大的支流----任河和渚河出其左右,一阴一阳,一清一浊,峰回路转,层峦叠嶂,水秀山明,蔚为壮观也。
明清时期,瓦房店以其独有的地理和交通优势,成为整个陕南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之一,有西北“小汉口”之誉,商贸活动极为繁荣。
自清代中叶开始,全国南北客商为了保持乡土联系,增强商业竞争力,纷纷在瓦房店修建会馆。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紫阳境内共有商号76家,客商共结为陕、淮、黄、川、湘5帮,涉及陕西、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福建10个省,会馆分布于县城、洞河、汉王城、瓦房店、高滩、毛坝、高桥等乡镇20余处,其中瓦房店挖就有17家。现在,在瓦房店遗存下来的会馆有山陕会馆(又称北五省会馆)、江西馆和武昌馆。
我们在县委宣传部小李的引导下,穿过古老的街巷,沿着石板小路拾级而下,来到北五省会馆侧门,可是来的不是时候,会馆正在维修,大门紧闭,工人师傅们正在紧张地施工。据说去年会馆被陕西省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投入资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维护。作为一个文史爱好者,自然不想放过眼前绝好的考察学习机会,只好瞄着门缝朝里窥视,可惜门缝太窄,根本看不到什么,拍打几下,还是没人理睬,于是我们悻悻然往河边走去。
沿石板路再往下走就到了任河东岸,站在吊桥上可以一睹会馆外貌,会馆正门建在河边悬崖之上,面对任河,我掏出相机,喀嚓咔嚓,留下了几张图片,心想总算不枉费这次紫阳之行。返程的路上,居然看到侧门洞开,我不禁兴奋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好说歹说,终于得以进入会馆,可以饱览古代会馆的真容了。
会馆建筑样式古朴典雅,气势宏伟,均用青砖泥瓦建成。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殿与殿之间飞檐饰物栩栩如生,堪称清代江南建筑艺术的瑰宝。里面三重天井呈阶梯状,分为山门、正殿、厢房、戏楼、看楼、碑亭、春秋阁钟鼓楼、夹楼等建筑。
我们由下而上,逐级观赏,首先来到最靠近江面的戏楼,戏楼建于石台之上,戏楼建筑风格典雅古朴,整体砖木结构,四角微翘,木雕砖雕石雕精美,各种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太极如意,福仙财神,错落有致。可谓集精巧的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于一身,达到了“有建必有图,有图必有意”。可谓片瓦有致,寸石生情。整个建筑“居于儒、依于道、游于禅”,将汉民族历史沉淀下来的民风习俗、宗教信仰与众商客的行为都寄托于神仙、瑞兽等吉祥物上。戏台四侧墙壁斑驳,外围堆放着不少石板,部分石板刻有文字。
拾级而上,大门左右有一对镇馆石狮,雄狮高1米,雌狮高0.95米,形象逼真,憨态可掬。每狮周围均有4根石栏杆,每根栏杆上刻有龙、虎、象、麒麟等吉祥物造型,姿态万千,呼之欲出。看楼的门楼两侧石柱上有楹联,云:
两道蚕眉锁定汉家社稷
一双凤眼勘破曹氏奸雄
作为曹氏子孙,看了这副对联,心中陡然升起一股怨恨,历史啊,都给历代统治者给歪曲了,为了你们的所谓正统,曲尽历史人物,三国鼎立,谁是谁非,哪凭个人评说,曹操,一代枭雄,文学家,军事家,不知从何时起怎么就成了奸雄了呢?我想,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在这戏台上不知道演绎了多少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管它去,歪也好,正也罢,毕竟这是人们对那段历史评说的一个方面。成与败,功与过,自有公断。
乐楼前两侧矗立着两棵华盖般桂花树把楼前场坝遮盖得严严实实。每到秋季,花香弥漫,沁人心脾。屋顶构造精妙,檐角飞翘,龙凤相舞,顶脊如凤冠,凌空翘立。
正殿正中原供奉着关羽塑像,可惜现在已经不知去向了。四周墙壁上描绘着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和征魏伐吴的故事,现在壁画已经采取了保护措施,我们只能看到壁画的一角,从部分壁画的情况看,线条清晰,色彩黯淡,我想经过能工巧匠描绘,一定会大放光彩,还壁画以历史面目,下次来看,一定是另外一幅样子了。
其实我很庆幸,庆幸在维修告竣之前看到了这些艺术瑰宝,说心里话,对古代艺术品的维修,真不知道是在损坏还是在保护。
据说这会馆和会馆里面的壁画,之所以能够保护下来,还得益于五十年代政府把整个建筑划拨给了新建粮站,作为仓库之用,才躲过了那场浩劫,去年文物工作者在雨季去巡查的时候发现正殿漏雨,撬开墙壁的木板才发现保存完整的壁画,真乃天意。
我在搜寻石碑的时候,发现只有三块石碑,不禁怀疑起来,按照清代建筑学的对称规律,不可能是单数,仔细寻找,发现了断碑的基座,可惜的是最重要的首碑缺失,根据以往经验推断,遗失的碑刻应该是最在亚奥的物证,它记载着会馆建设的规制、由来、修建历史等,翻了好几处石板,无功而返,不由扼腕叹息!
走出北五省会馆,来到江西会馆,已经被一家学校占用,除了一棵孤零零的老桂花树,再也没有什么痕迹了。武昌会馆在山坡上,墙倾玘颓,了无生气,院内已经长满了杂草,会馆周围已经辟为一片片碧绿的菜畦,蝶儿在漫无目的的飞舞,唯有门口的两尊石狮巍然屹立,面对滔滔任江,俯瞰漫漫巴山,仿佛在述说着这里曾经车马喧嚣,曾经舟楫繁忙。
会馆是天涯旅人的心灵之栖,是客居他乡商贾们的休憩之所,是研究川陕地区移民史商贸史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祖先建筑文化与建筑艺术的结晶,是南北文化交融的博物馆。
离开瓦房店,心里沉甸甸的,真不知道还有多少历史文化艺术瑰宝在风雨的侵蚀中正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消逝。
编辑:秦人
|
|
|
|
|
|
|
图片热点 |
|
<%
Set rsKind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sqlk = "Select top 7 * from ziyuan_content where classid in (Select classid From Ziyuan_Classname Where classcname='景点介绍') order by id desc"
rsKind.open sqlk,conn,1,1%>
<%WHILE not rsKind.eof%>
|
<%
rsKind.Movenext
Wend
rsKind.close
Set rsKind = nothin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