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户也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演唱规律,若一折联唱剧目开首用“月头”起腔,那么最后必以"月尾"终结,开首若用“背宫”起腔,那么最后必以“背尾”终结,开首若用先“月头”后“背宫”那么结尾就应是先“二背”后“月尾”了。过去的眉户艺人一般在演唱时都是严格遵循着这种套曲公式的。
眉户通常是以三弦为领奏乐器,板胡和竹笛相伴,俗称“三大件”,再加上梆子、碰铃击节拍(有些地方的群众在“念曲子"时也有以筷子敲击菜碟儿为节拍的),四页瓦打花彩,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各显特长、互为联贯,浑然一体、十分迷人的小乐队。当然,这种小乐队只能适应民间殡丧嫁娶,祝寿满月,乔迁新居,还愿谢神等小型活动,要在舞台上演大戏,乐队当然要随着演出形式的改变而变化。
眉户的演唱形式基本还是沿袭运用了过去的男女同腔同调。定调多为“F”调、“G”调、“bB”调,也有部分曲调因旋律音域的问题用“C”调和“D”调演唱才更能表现出它的韵味。眉户和陕西其它剧种一样,也有着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最富有代表性的便是“4”和“7”两个音符的应用,它的“#4”是微升、“b7”是微降,这种微升微降的特色音符一般在谱面上不于表示,全凭演唱者和演奏者通过某些口传心授、录音示范,逐步理解慢慢感受,最后才能达到惟妙惟肖运 用自如的程度。在眉户演唱中,以“3”音和“6”音为主音的 曲调必是花音,亦称为硬音,多表现于欢快的情绪;以“4” 音和“7”音为主音的曲调必是苦音,亦称为软音,多表现于悲痛情绪,也有以金、银称谓来区分花音、苦音的。演出时,根据剧情的需要,若是要表现欢乐明快的题材时常用采花、剪花、莲香、三六调、勾调、闹调、花岗调、反片、石片、金纽丝、说道情、两头忙、闪扁担、五里墩、十里墩、戏秋千、妹叔调、小放牛、一点油、鱼卧浪等。若是要表现悲痛题材则常用西京、东京、五更、长城、琵琶、闪断桥、金钱、祭调、哭海、哭道情、哭纱窗、银纽丝、滚白等。表现叙事题材最常用的是劳子一串铃、闹调一串铃、五更一串铃、秋千一串铃、黄龙滚、慢诉、紧诉、串句背宫等。这种分类的方法是按照历代的眉户艺人演唱习惯而自然形成的,在某些程度上已被人们认可,因而自然的沿袭了下来。
眉户在陕西的形成与发展虽然有东、西、南、北、中五路之说,但就渭河流域的关中平原而言,眉户大致可分为东、中、西三路。换言之,眉户至少有三个不同的流派。东路眉户分布于西岳华山一带的渭南地区,当地群众亦有称为“迷胡”的;中路眉户分布于西安、长安的周边地区;西路眉户分布于西府的咸阳和宝鸡地区。至于南路眉户则主要分布于安康、汉中、商洛地区,以及毗邻的湖北省郧阳,四川省广汉、达县等地,当地称之谓"郧阳三弦"、"迷壶戏";北路眉户主要分布于延安、榆林等地区,具有浓郁的陕北民歌特色,当地亦有称作"清曲"的。各路眉户均各有特点各具所长,都有自己的群众基础。东路眉户善于表现慷慨激昂的须生、红生、花脸戏,因之帝王将相剧目居多。如《临潼山》、《郑丹哭祠》、《秦琼观阵》、《黑访白》、《白访黑》、《走雪山》、《单刀赴会》:等剧目,当属此类。而中路眉户则以市民生活为主要基调,曲调说唱性强,风趣幽默,唱出了市井平民的凡人小事。如《八仙庆寿》、《五更鸟》、《百宝箱》、《张连卖布》、《鳏夫上坟》、《夫妻观灯》、《百戏图》等剧目,更适合百姓人家的欣赏情趣。西路眉户却善于表现才子佳人的题材,它的唱腔细腻柔和,娓娓动听,耐人寻味。具有代表性的剧目如《雪梅吊孝》、《雪梅上坟》、《清风亭》、《走马荐诸葛》、《千里送京娘》、《二度梅》、《少华山》等。这几路眉户演唱的风格各异,但在曲调上则是大同小异、相互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
眉户在发展过程中,曾吸收姊妹艺术的精华以丰富自己,现在眉户的曲调结构从听觉和感觉告诉人们它已远远超出陕西关中的范畴,它不但吸收了陕北民歌和陕南山歌,就连江南丝竹曲调的韵味也不时在眉户音乐中出现,如满江红、四大景、四小景、鱼卧浪、虞美人、小桃红、一点油、哭五更、滚南瓜、四季相思等曲调。这些曲调丰富了眉户的艺术特色及表现力,更加扩大了眉户的观众面,使之盛传不衰。
眉户戏的传统剧目非常丰富,由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原陕西省剧目工作室)搜集整理的各类剧目就有520余部。随着历史的变迁,眉户戏的新剧目也不断涌现,早在一九四零年秋天,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就试排了第一个眉户现代戏《桃花村》,当时一般都称为时装戏或现实戏,这是一个提倡婚姻自主,反对包办买卖的小戏,该戏上演后,在当时虽说影响不大,但《桃花村》一剧是用“眉户曲子”排演的第一个现代戏,它为以后眉户现代戏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后,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又创作排演了《两亲家》、《十二把镰刀》、《大家喜欢》等新剧目,这些优秀的眉户现代戏深受边区广大军民的欢迎,唱红了整个革命老区。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又有《梁秋燕》、《粮食》(飞雪迎春)、《两颗铃》、《鹰山春雷》、《蟠桃园》、《雷锋》、《山花》、《刘志丹》、《爱与恨》、《邵小利》、《杏花村》、《酒醉杏花村》、《二虎守长安》、《漂来的媳妇》、《九岩风》、《臂塔圆舞曲》、《留下真情》等眉户现代戏长期活跃在人民群众之中,久演不衰,有的剧目已被搬上银幕银屏。新世纪伊始,便有捷报传来,大型眉户现代戏新作《迟开的玫瑰》、《陕北婆姨》、《好年好月》等剧目,在全国一举夺魁,影响空前。
眉户是我国戏剧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宝贵遗产之一,为了使之发扬光大,不断出新,就要珍惜爱护和继承发展它,使这朵奇葩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而开绽得更加绚丽多姿,丰采耀人。
王九思眉户曲子乐器
王九思(1468--1551)明文学家。字敬夫,号渼陂,陕西鄠人。曾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降为寿州同知。以诗文名列“前七子”。所著有诗文集《渼陂集》、杂剧《沽酒游春》、《中山狼》(一折),及散曲集《碧山乐府》等。 官运不通归林泉 李东阳王九思出身于书香之家,家境富裕,天资聪明,一表人才,自幼读书,学识渊博,尤长文学。他青年时热衷于功名。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及进士第。当时文渊大学士李东阳任宰…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