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草堂寺,看寺门紧闭,大门两旁有两个大石狮子把守着这神圣的寺门,大门上书草堂寺三个大字,在寺门的东面有一小门,供游人出入。进入寺门,就听到有诵经的声音传来,随声音来到大雄宝殿,见大门敞开,随进入看看,见有僧人诵经,就站在就地听,这时走来一僧人,告诉:今天有法事活动不接待游客,无奈出了大雄宝殿的门,在门外听那悠扬的诵经声,确实动听,但我们是俗人也就没听明白啥内容,光听诵经的声音像唱歌一样。法事活动大约持续一个多小时,活动完毕僧人门从大雄宝殿的后门出来,就去了斋房,这时大约11:30左右,可能僧人门要用斋饭,还真是,但僧人用斋前还要念经,念完经才开始用斋,也真是虔诚呀。 草堂寺历史变迁: 西安草堂寺位于陕西省西安户县秦镇草堂营村,东临沣水,南对终南山圭峰、观音、紫阁、大顶诸峰,距西安约五十公里。草堂寺是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是国务院确立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草堂寺原称大寺,是后秦姚兴皇帝的"逍遥园"。始建于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它被视为中国佛教"三论宗"和"成实宗"的祖庭。也是中国佛学四大翻译家之一高僧鸠摩罗什当年翻译经典的圣地,因当年是一座简单的草屋,以草苫盖屋顶,故名草堂寺。今天的草堂寺依然能吸引众多游人的目光,当然不只因为它渊远的佛学文化,旖旎动人的自然风景更令它光彩非凡。尤其秋冬季节,每逢夕阳西下或朝阳出升,轻烟淡雾弥漫于草堂之上,摇曳于圭峰之巅,宛如一幅泼墨山水,迷蒙变幻,令人陶醉。"草堂烟雾"因而名列关中"八景之一"。 现存草堂寺,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国逍遥院内一部分。后秦国王姚兴崇尚佛教,于弘始三年(401年)迎请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住逍遥园西明阁翻译经典,后在园内建草堂寺,供罗什居住。由于鸠摩罗什译经场 以草苫盖顶,故得名为“草堂寺”。鸠摩罗什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极深,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被称为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师之一。唐初高僧吉藏以鸠摩罗什译出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部论典为依据,创立三论宗,尊鸠摩罗什为始祖。草堂寺作为鸠摩罗什的译经道场,因而成为三论宗祖庭。三论宗在唐初盛极一时,并流传到日本等国。 隋大业二年(606年),唐高祖李渊为郑州刺史时,曾为次子李世民目疾来草堂寺求佛保佑, 造石佛一尊送入寺内供养。唐朝时草堂寺曾改名为“西禅寺”,但旧名仍被沿用。天宝年间飞锡法师主持寺务,传播佛法。804年,日本高僧最澄(767-822年)来我国游学,在天台山从道遂、行满二法师习天台教观,归国后在比睿山创立日本天台宗。13世纪,日莲(1222-1282年)在比睿山学习天台宗,1253年专依鸠摩罗什译的《法华经》
建立日莲宗。这样,日本日莲宗信徒就把草堂寺作为其在中国的祖庭,并尊鸠摩罗什为初祖。1982年日莲上人圆寂七百周年纪念,日本日莲宗信徒为了表达对鸠摩罗什的敬仰和对草堂寺的向往,捐资雕塑了鸠摩罗什三藏法师坐像和修建了纪念堂。元和年间,唐宪宗敕令重修草堂寺,宗密禅师常在此弘扬佛法,被称为草堂寺的中兴之时。宋朝初年对草堂寺进行大规模重修,改称“清凉建福院”,金、元、明时期仍称草堂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鸠摩罗什弟子僧肇被封为“大智圆正圣僧”,草堂寺因此又改名为“圣恩寺”。清同治年间,寺院曾毁于战火;光绪七年(1881年),草堂寺有被山洪冲毁。1949年前, 草堂寺有僧8人,土地一百多亩。1949年后,国家曾三次对草堂寺进行维修。1984年,由县民政部门移交僧人管理使用。 草堂寺坐北朝南,高大的山门上方挂着赵朴初先生所书“草堂寺”金字横匾。沿青砖林荫道北行,道旁立一座古色古香钟亭,挂一口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铸巨钟。钟重2吨,高2.6米,口径2.2米,钟脚饰以浮雕龙凤狮子图文。与钟亭相对是碑亭,内有《唐故圭峰定慧禅师碑》。定慧禅师即唐高僧宗密,华严宗祖师之一。大殿西侧门外,有一塔亭,亭内矗立着草堂寺最珍贵的文物—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塔身八面十二层,用纯玉石襄拼而成。舍利塔北边竹林深处,掩映着远近闻名的“烟雾井”。 草堂寺经历了千余年的历史沧桑,香火不绝,高僧辈出。历代文人墨客在此寻幽觅古,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文。今天,草堂寺修缮一新,寺内种植了竹林,培育了园圃花坛,既美化了寺院环境,又实现了自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