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食类有蒸馍、包子、花卷、蒸饺等。蒸馍是最普遍的食物,遇红白喜事,逢年过节的蒸馍尤为特殊,工艺精巧,样式各异。圆馍上为穹窿形,皮薄如纸。花子馍象一对并蒂的莲花。糕子则是一朵完整的莲花。花馍多为花鸟虫鱼。南塬一带的“囫囵”大如脸盆,上有龙凤松鹤、十二生肖等吉祥动物,数层相迭,甚为美观。
烙馍类有锅盔、干饼、死面饼、干粮、狗舌头等。锅盔直径一尺多,薄厚一寸左右,圆形,讲究火色匀称。干饼一般做于“乞巧节”,呈菱形,薄如钱币,揉进花椒调料,小孩携带可随时食用。死面饼用开水烫面,层层卷进青油葱花,吃起来软而不腻,筋而不顽。干粮形大如碗口,出锅后“回润”半天,酥软味美。狗舌头是在圆馍的顶部和底部打上焦花,嵌上简洁美观的图案,然后再蒸,形味不俗。
煮食类甚是丰富。有面条、饺子、馄钝、饸饹、烘锅面等。面条有犁面、切面、扯面、刀削面、拉面、揪片面、挂面、棍棍面、鳖跳崖等。本县妇女犁面尤为见长,有“下到锅里莲花转,挑上筷子打秋千”之美誉。切面有宽面和细面之分,有韭叶形、菱形、带形之别。烘锅面的做法是先烙薄饼,然后切成条状,下进羊肉汤内,配以香菜,味美异常。
油炸食物有油饼、油糕、麻花、油条、馓子、果子。麻花上品出于职田镇和湫坡头乡坪坊村,火色黄亮,形状美观、酥脆可口。本县讲究正月十六做馓子和果子。馓子样式辍多,有的用模子制作,有的用人工刻做,果子包有红糖、核桃仁、青红果丝等物。
淤面用水洗蒸熟,白如玉状,是待客的一种凉菜。
杂粮做法多样,吃法有别。
粘糕 用粘糜子面发酵蒸做,以黄、粘、甜为特色,经油炸后蘸上蜂蜜食之。发糕(俗称团叶)用硬糜子面、玉米面发酵蒸做,蛋黄色,松软香甜。还有荞面饸饹,歪米糁子、搅团,高粱(俗称稻秫)面饸饹、卷子,糜子面干粮、炒面,各种豆类稀饭。
菜肴 农家以素菜为主,主要有白菜、萝卜、韭菜、黄瓜、葫芦、蒜、葱、芹菜、笋等,多以盐、醋、辣椒调食,也有蒸、煮、炒食。野菜多是荠荠菜、羊蹄芽、灰条条等。现时荤菜增加,多系肉、蛋炒、蒸、煮。城镇居民多是现买现吃,荤素搭配随家境而异。城乡皆有腌白菜、萝卜等蔬菜的习惯,入冬后食用。
点心 传统的点心有甑糕、馄饨、年糕、月饼、酥饺、豆腐脑、醪糟等。现在有奶油蛋糕等高档点心,亦颇风行。
酒类 本县人喜饮烧酒(白酒),逢年过节或红白事必备。过去是散酒,现时是瓶装。本县人用黄米麦芽烧制的黄酒在农村饮用普遍。近年来,啤酒、葡萄酒和各类饮料需求量大增。
六、居住
明清至民国,居民住宅多沿沟边、胡同依崖势凿窑或平地掘坑凿窑而居,依山凿窑为明宅;掘坑凿窑为暗宅。富户多居房宅,建房习惯面南,有的随地形而建,房舍座落无定向。宅院有“四合头”、“三进”、“五进”、“七进”等。城镇房屋依街而建,多属砖木结构。
旧时建房者习惯请阴阳先生“看风水”,定座向。城镇与大户人家建房重视修房脊,房脊颇有讲究,视其“功名”、“富贵”、社会地位而定,俗语有“养儿要娶妻,盖房要瓦脊”。建房择吉日动工、立柱、上梁,梁上披红布,书建房日期及吉祥话语。建房讲究上高下低,两旁为对峙厢房,形成前庭后院。厨房、马房、厕所、水井、水眼有一定位置。大门一般开在偏侧上首,若大门开在中间,必在院内门前立有照壁。新宅建成之日,亲友祝贺“新宅落成”,搬进新居之时,祝贺“乔迁之喜”,主家均设酒席招待。
七、出行
旧时出门选择“吉日”,农历正月二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端午、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腊月二十九不宜出门,为“忌日”,出门办事不成,招灾惹祸,通常有“七日不出,八日不入”之说。
一般单人出远门较少,都要结伙搭伴。夜晚一人短途行走,必带防身用具,谨恐野兽攻袭,还讲究不回头看,一般不让妇女单独出门,即是遨娘家,也有送有接。月婴、哺乳期妇女忌过十字路口,怕失小孩奶水。抱小孩出远门,多在兜里装五谷杂粮和馒头,以镇邪纳魂。
男子骑牲口或赶马车路过村庄,要下马下车行走,否则村人不容,视其狂妄。行路人讨水喝、投宿,要热情接待,一般不收钱物。数人同行,年长者行前;逢推车挑担者,主动让道。
男子行走昂头阔步,有时手背身后。女人行走如若手中未携物体,便将帕儿握手中。要是左顾右盼,便被视为心有淫邪。现时已不讲究。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