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人民当家做主,精神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本县随着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涌现了一些催人奋进的新风尚。
缅怀先烈,弘扬精神 建国后,本县政府随即在县城东门外的二郎山创建革命烈士陵园,后又重修车家庄乡权家桥等地的革命烈士陵墓。每年元旦、清明、国庆等节日,机关干部、工人、学校师生前去祭扫,敬献花圈,寄托哀思,弘扬烈士献身精神,激励后人。
爱老敬老蔚然成风 本县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先后办起乡敬老院14所,使56位孤寡、残疾老人得到社会敬养。对无法入院的老人,也实行了“保吃”、“保住”、“保穿”、“保养 ”、“保葬”的“五保制 ”。目前,社会各界中爱老敬老蔚然成风。
积极开展五好家庭活动 本县人民政府从1979年起,在城乡各地,广泛深入地开展评选“五好家庭”活动,坚持的标准是: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好;工作、学习任务完成好;计划生育、勤俭持家、教育子女好;移风易俗,讲究文明礼貌,清洁卫生好;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团结邻里好。1985年,全县评选出五好家庭1515户,大批“好婆婆”、“好媳妇”、“好夫妻”、“好妯娌 ”不断涌现出来。
永乐乡永乐村陈西侠、水口乡小王村武召召、永乐乡叱家村李雪侠,就是其中的典型。陈西侠于1959年与永乐村张英运结婚,与从小受苦的婆婆、年纪尚轻的兄嫂、及年龄幼小的侄儿侄女组成一个大家庭。1961年其兄病故,1962年其嫂又改嫁。陈西侠毅然挑起了养老抚孤的重担。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她宁愿吃菜咽糠,也不让婆婆及侄儿侄女挨饿。1972年,其夫又不幸身亡。陈西侠奋力养活一家人。1981年,她先给侄儿办完婚事,才考虑儿子的终身大事。数十年来,她奉养婆婆,唯恭唯谨,亲邻交口赞誉。责任制后,她承包责任田30余亩,精耕细作,年年获得丰收。如今,她家10口人,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多次被村、乡、县评为五好家庭,出席了省、市“五讲四美”表彰大会,受到全国妇联嘉奖。武召召是水口乡小王村妇女,其夫因患地方病而行走不便,哥嫂分居后,公婆及叔父、母4位老人、4个孩子,全由召召一人赡养,生活非常艰难。后来二老双目失明,召召亲自喂饭喂菜。三叔父落崖病瘫,召召请医喂药,倒尿倒屎。婆婆经常患病,召召细心敬奉,从不嫌弃。她为了供养老人们喝茶吸烟,有零钱花,在劳动之余,想方设法养鸡养兔。1981年,她净挣工分1700多分,被县、社、队评为模范社员。叱家村的李雪侠,其丈夫参军后一直由她敬奉哑巴叔父和疯子兄长,长年累月不辞劳苦,勇挑家庭生活重担。后来丈夫复员回家,患病做手术时不幸致残,家庭生计无法维持。李雪侠不弃哑公、疯兄和残夫,埋头苦干养活全家老小,被邻里誉为“夫残妻贤”的好媳妇。
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活动 本县创建精神文明村、精神文明单位活动始于1984年,当年命名西坡乡曹村、小章乡小章村为精神文明村,城关小学、工商银行为精神文明单位。七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狠抓精神文明建设,至1990年底,全县共命名精神文明村52个,精神文明单位248个。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