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县白文焕纪念馆
白文焕纪念馆(白文焕故居)位于靖边县城以南6公里的老县城——镇靖城,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占地近1200平方米,其居住过的3孔窑洞现仍保存完好。多年来,靖边县一直将白文焕故居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此次故居修建工程总投资145.45万元,修缮了白文焕故居3孔土窑洞,对院落进行了绿化,新建了白文焕纪念馆。纪念馆内展出内容分为八部分,共展出各类珍贵图片118幅、图画11张、实物6件,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白文焕一生金戈铁马、救国爱民的传奇人生经历。
白文焕简介:
白文焕是20世纪从陕北高原走出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爱国主义民主人士,曾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参议员和边区政府委员和靖边县参议长和副参议长。1883年,他出生于陕西省镇靖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1岁入私塾,由于家境贫寒一边帮灶,一边发奋读书,四年后就成了当地能打会算的小能人,得到当时县令丁锡奎的赏识,16岁到县衙当了掌管粮钱的“户房”。后来因为不满清王朝的腐败堕化,辞职为民加入了民间的“哥老会”当了“龙头大爷”,积极进行反清活动。他先后率领哥老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并为杨虎城当“粮台”参加护国护法斗争,1916年协助杨虎城坚守长安。陕甘抗日根据地创建时期,他积极支持刘志丹的工作,曾冒着生命危险为刘志丹的红军运送1万元的药品。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后,他支援红军,受命于毛主席的委托参与共产党与杨虎城的谈判工作,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积极抗日救国的同时,他积极参政议政,发展地方经济,为边区经济建设做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先后被选为陕甘宁边区第一、二届参议员,边区政府委员和靖边县参议员、参议长副参议长。
1944年,在积极筹备靖边二届三次参议会时,他身患重病,不幸去世,享年62岁,当时《解放日报》刊登了边区政府和党政军民各界对白文焕先生追悼的消息,同时《解放日报》整版刊登了对白文焕一生的传略,对他给予高度赞誉。白文焕先生重视家庭教育,他的家庭是一个革命的家庭,子女有6人参加革命,2人为烈士,后裔111名参加革命工作,其中有中共七大代表1人,中共中央委员1名,省部级领导2名,地市级领导7名,县处级8名,可谓代代革命,满门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