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安人用色、味、声三点,总结出西门大井井水不同于其他井水的特别之处。
西门甜水井的水内没有任何杂质灰尘,不过,因为其水并不是完全的透明清澈,而是稍带乳黄色却不浑浊,所以被西安人称为翠玉色的甜水。
据老西安讲,西门大井的甜水入口绵软、清爽并带有自然淡甜味,用之沏茶,不失原色原味,用来煮饭,则米粒略黏、香甜适口,用来烩菜闷肉,又能保持食物的真味。
西门大井的甜水水声也很不同。据说,将其倒入水缸时,会发出咚咚咚沉重的撞击声,当年送水工把水倒入水缸时,一些老用水家站在一旁单凭声音,就能判断出这水是否来自西门大井。还有老人讲,若将西门大井的甜水向茶杯内慢慢注入,则水面可高出茶杯口径一线而不外溢。
过去,稍微富足的家庭,都会买西门甜水沏茶、煮饭,而家境不好的人家,就只好吃自家院里的苦井水了。所以,当时,老西安要说谁家比较富裕,就会说:“你家是吃甜水的嘛!”主人待客沏了茶后,也会特意叮嘱一句:“这是甜水的!”
西门大井甜水不仅是西安人居家过日子的常备品,也是城内许多茶馆的必备品。城内稍有规模的茶馆,都会购进西门甜水作为泡茶的茶汤。据记载,民国时仅西大街,以及其周围街巷的茶馆就有上百家之多,精明的茶馆掌柜都会做起一面布幡,上写“西门大井甜水茶”,悬挂在自家茶馆的门外。茶馆的老板也都和送水人非常熟识,在没有电话、网络的时代,谁家要是想要甜水,不需麻烦,只要给哪家茶馆留句话,不一会儿,西门大井的甜水就送进门了。茶馆业的兴旺,带动了茶叶、送水、木炭、小吃等行业的发展,可以说,老西安相当数量的劳动者,是依靠西门大井来养家糊口的。
西门大井在老西安人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所以人们便对它产生了敬仰和热爱。在大井旁有两座小庙,一座是龙王庙,一座是药王庙,由于西门大井水位不降,人们尊其为西安的“龙口”,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龙主宰降雨,所以在大旱之夏,西门附近的民间社团会自发组织“祈雨”的活动。在古老社乐的伴奏中,人们纷纷来西门大井“取水”,并将取回的井水设坛祭奠,恳求龙王赐雨,场面隆重,这样的仪式往往要连续数日。
从清康熙年间起,西门甜水井伴随着西安人走过了三百多年,直到民国时期,西门大井仍然是西安人饮用水的主要来源。有资料显示,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打出在西安开办自来水厂的旗号,却迟迟没有动工。解放后,西安市自来水厂开始筹划,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自来水厂投产,从此,自来水代替了井水,成为人们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井水退出了历史舞台。尽管西安城中许多水井先后都被填掉,不过,西门大井却依然保存了下来。今天,修葺一新的石砌井台,竖立在井口的木质十字辘轳,都是西安人对西门大井滋养的无尽感谢和无声纪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