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多思探新路
郑砚生是长安画派创始人石鲁、赵望云两位大师的弟子。他自幼受到艺术的熏陶,起初拜在赵望云门下,后经赵先生引荐又拜石鲁为师,得到两位大师的言传身教。赵望云对他讲:“艺术不产生在象牙塔里,而是产生在十字街头。”石鲁也讲: “要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多年来,郑砚生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名胜山川,画了数以千计的写生稿。1986年到1987年他两次在西安举办个人画展,1993年应朵云轩之邀,在上海举办“石鲁、郑砚生师生画展”,后来又在西安、广州等地举办过4次个人画展,出版了《秦岭山色》水墨写生册、《古长安历代人物画谱》、《名家精品》新长安画派画册和众多的挂历,声名远播。
作为长安画派的继承者,郑砚生勤于创作,善于思考,多年来他如饥似渴地从古今中外大师的作品中吸取营养,领悟东西方不同的艺术精神,不仅深入钻研中国传统画的笔墨神韵,而且对西方印象派和毕加索的绘画亦有深刻的理解,终于在长安画派的继承上创造了新的画风和独有的面貌。他的山水画融会中西画法,独辟蹊径,笔墨清高而秀出,色彩灿烂而明快,独树一帜,洋溢出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新长安画派的文人气息,被誉为是新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为钓鱼台国宾馆、中南海等单位收藏,《人民画报》、《解放日报》等媒体多有评介。
“艺术贵在创新”
“艺术贵在创新,而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郑砚生认为,只要是继承了长安画派的艺术思想和笔墨技巧,描绘的是秦岭和西北的山川风貌,并且形成了自己新的风格和面貌,就是新长安画派。过去长安画派的画家在艺术上有共性,同时个性也十分鲜明,今天新长安画派的画家同样是既有共性也有个性。郑砚生说:“除了我之外,比如李世南、赵振川、何继争、曹湘秦、马继忠等,个人的面貌都已形成,他们或是长安画派代表人物的弟子,或是长安画派大师的子弟,笔墨风格源于长安画派,并经常在一起切磋技艺,有着共同的艺术传承和各自独立的创新,作品也被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收录《中国画名家作品精选》大型系列丛书,称他们为新长安画派是比较恰当的,可以重振长安画派在全国的影响,将今日的长安画坛更好地推向全国。”
“新长安画派急需理论扶持”
评论界认为,新长安画派是在以石鲁、赵望云、何海霞为代表的长安画派的风格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长安画派的长期滋润、滋养下成长起来的,是长安画派的人文思想、美学追求以及绘画语言在新时期的延续和发展,是融入了时代精神和西方绘画理念的继承和创新。作为新长安画派的积极倡导者,郑砚生告诉笔者:“在上世纪60年代,石鲁、赵望云、何海霞等人以长安画派闻名全国时,南京以傅抱石、钱松岩、宋文治等人为主的金陵画派也很有名。80年代,南京又在北京推出了以6个中青年画家为主体的新金陵画派,影响很大。而我们陕西却没有很好地挖掘长安画派这一资源,没有很好地总结长安画派各位弟子们30余年的创作经验和各自特色,没有把新长安画派及时推向全国,这是一大遗憾,但现在好好总结还来得及。10年前陕西文坛上的‘陕军东征’影响深远,可见一个地区的文化要想在全国造成较大的影响,各自为战,甚至互相拆台是绝对不行的。关键是要形成合力,凝聚在一起,共同发展。现在新长安画派急需的是理论的提升和媒体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