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武功县婚俗(1)
2011-11-17 23:47:01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托媒 建国前,本县男女婚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需先由男方或女方父母请邻居、乡里、亲友向对方提亲,俗称“说媒”。
    定婚 女方先把庚贴(写有女方生辰、属相的单子)交媒人带给男方,如果双方“命合”、“属相合”,双方父母同意,即可商议彩礼。清末至民国初年,一般全礼为24两银子,另外还有“眷礼”,作为女方母亲养育之钱。抗日战争开始以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彩礼便以实物(小麦或玉米)代之。订个媳妇,一般男方需出五石到十石(每石150公斤)小麦,有的高达36石。穷人比富人彩礼更高,除正礼外,还有10~20公斤棉花,大布匹(大布即宽布每匹3丈),鞋脚钱、衣料钱、首饰钱等,统称“押彩钱”。彩礼商定后,男方托媒人送给女方一张贴,叫“撒贴”,即定亲贴。女方接贴后,择定吉日(一般为双日),男方陪同媒人到女方家送礼,女方盛宴款待,始算订亲。1949年后,废除包办买卖婚姻,男女双方经人介绍后见面,如双方无意见,即可订亲,彩礼虽然减少,但习俗未改。
    确定婚期 结婚前,男方须宴请媒人,俗称“发媒”。然后将相士先生选定的结婚吉日、布料、鞋脚钱、包头、耳坠钱、棉花等由媒人送给女方。婚期前一月,女方给亲友送帖,通知婚期,备置“添箱”。旧时,婚期一般确定在正月。现在,农历腊月结婚的较多,城镇多定在“五一”节、国庆、元旦等节日。
    结婚 男称娶媳妇,女称起发。出嫁前一天,由一位命相好的中年妇女给女子整容,用五色线拔头发周围的黄毛,俗称“开脸”。从此已不算“黄毛丫头”了。清朝至民国时期,除县城的官绅结婚用轿外,农村不论贫富一律用席棚大车。早晨三四点将车赶到女方家,并带上彩门钱、下炕钱、糖果等,到了女方家,先敬其列祖列宗,吃过“长路面”,女家盘内端手帕,给娶亲的每人一条。然后由女方的同辈兄长背女上车,女子哭声大放,将一把筷子抛掷在头门里边,娶亲的连放“起身炮”三响,车便启动,沿途抛撒红纸花。男方由一人骑一颈带串铃的马,名日“报马”(传报情况),女方由一人骑马站在娶车前,名日“压马”,等送亲的人坐上车后,骑马后行。娶车到男方村城门口外须暂停,由新郎穿吉服、戴礼帽骑马绕车三周,娘家人给新郎搭红绫、红布、插金花。新郎再骑马到城门口预先摆好的桌前站定,由宾相唱念亲友住址称呼,依次搭红。在鞭炮声中,娶车赶到男家门口,先将女方亲友迎至客房坐定,男方一位中年妇女,拿出红布裹的柽子,上系一酒壶、一面铜镜,让新娘抱住(表示妇工和妇容,还含有皇上圣旨恩准结婚之意)下车,踏着布或苇席入门。男家一人,手端烧红的石头,放在铁铧内,另一人用醋浇灌,名曰“打醋坛”。新媳妇边走,宾相用碎谷草、五色粮食,撒在新娘头上、身上,名曰“撒豆瓣”。新郎在前,新娘随后,到“天地堂”举行婚礼,由宾相唱,新郎作揖新娘拜。先拜天地,再拜高堂,夫妻交拜,礼毕入洞房。进洞房门,新郎先上炕踩四角,下炕揭新娘盖头。中午新娘洗面、梳妆、交钥匙,开衣箱换衣服。打扮毕,新婚夫妇行合卺礼,喝合杯酒,吃合碗面。后叩拜灶爷,灶前扣摆一个馍碗、一个肉碗、一个钱碗,叫新娘揭,如揭个馍碗,表示终生不缺吃;揭个肉碗,表示嘴馋;揭个钱碗,表示一生有钱花。在宴席上新郎、新娘要向亲友敬酒叩拜,饭后娘家人要谢厨。女方客人回时,新郎送至村前,客人给新郎搭红(表示吉利和谢意)后,双方所有人相对行一揖辞别。下午新娘由嫂子引领先拜家族,后拜村邻,至此六礼全部告成。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