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传说典故>>正文
西安雁塔区千户村的来由(2)
2011-11-15 9:20:37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千户村人不仅过节爱吃饺子,平时在饮食上也有许多东北人的特征。

  张平在上大学前没有吃过肉夹馍、葫芦头、凉皮,也不知道有。他们爱吃烧烤、大烩菜,特别是酸菜,甚至做酸菜饺子。

  “在东北,因为冬天没有菜吃,每家要弄两三个大缸腌酸菜,一个缸能装200多斤,一冬吃酸菜萝卜。到陕西了,还有吃酸菜的习惯,但只弄一小缸。”陈宪宝说。

  他们习惯把腌酸菜叫积酸菜,要用石头把酸菜压到水里。

  其中还有一道菜,有的叫酸菜肉片,有的叫杀猪菜。就是放一锅凉水,不用放油,把杀猪时灌的血肠和或肥或瘦或五花的生肉片,以及切成细丝的酸菜放进去,还可以放粉条,再搁葱、大料、盐、姜,然后炖。肉熟了,酸菜也烂不了。炖好了喝汤,比较利口。一顿吃不完,下顿热了味道不变。肉让锅涮得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过年大鱼大肉吃腻了,吃这个清香爽口。

  再一个是大葱蘸大酱,每顿都有,吃米饭都上。他们不光是用大葱蘸大酱,像黄瓜、生菜、青菜、菠菜、萝卜,各种生菜,都蘸酱吃。他们认为,西安饭馆这些年出现的“大丰收”菜,实际上就是东北风味的菜。他们的酱也有多种,有面酱、鸡蛋酱、虾酱、蟹黄酱、大酱、豆瓣酱等等。

  “包谷面肚子,比基尼裤子”

  在大连,有八大怪之说,其一为 “有钱先穿戴”。大连人到了千户村,还保留此习惯。相比之下,在他们眼中,感觉陕西人穿着上不讲究。

  李德发刚到陕西时,感觉陕西人经济落后,收入低,尤其是农村,黑棉袄一披,有的里面连个背心都不穿,秋天是大棉袄,冬天还是大棉袄。就是和当地工人相比,他们也有区别。其他单位的当地工人上下班时在车间和宿舍的路上常穿工作服,而他们辽宁人习惯在车间换好衣服才出厂,干干净净回家。他们认为工作服只能工作时穿。刚来西安的一二十年,他们除了在西安大百货公司买些衣服外,回辽宁老家探亲也顺便采购一些漂亮衣服,有人到外地出差,他们也托人家捎衣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粮食供应杂粮多,因此他们自我嘲讽为“包谷面肚子,比基尼裤子”。

  “听长辈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陕钢厂男工最明显的特征是三接头皮鞋,成了一种象征。” 聂美霞告诉记者,外厂人说,陕钢厂男工皮鞋最亮,裤印最直。还有一个标志是“国防车子、大麻袋”。过去钢厂人孩子多,有的有五六个,因此不够吃,常违反当时的政策规定,骑自行车驮个大麻袋,出去偷着买些包谷什么回来吃。自行车是从东北带来的“国防”牌自行车,后座很宽。

  大家分析,当年东北人穿着上相对讲究,是由于地域关系,他们位于海边,有港口,而且是老工业基地,受外来现代文化影响大,不一定经济很宽裕。

  “现在生活普遍提高,穿着上和当地人没有什么差距了。”郝丽说。

  无论怎样,陕钢人为陕西的服饰增添了色彩。

  “12点前举行完婚礼”

  陕钢厂的东北人有“动大荤(婚)”说法,对于大龄未婚女青年,让其搬油坛子,祝愿她早日找到人家。

  “我们有的结婚,还和在东北一样,早上结婚,6点就起床了,8点就接走了,12点都吃完席了,认为这样吉利。”聂美霞说,她和妹妹都是12点前举行完婚礼的。

  接亲那天,男方要给娘家带4彩礼:一根莲菜,特别长的,不能掰断,拿红绳绑上;一把粉丝,和莲菜合起来有藕断丝连之意;一串肉,叫离娘肉,很大一溜,有八九斤;两瓶酒,寓意长久。娘家事先包饺子,让新娘吃饱,接亲的人来了,也给煮饺子吃。还要买很多点心、水果摆上,任客人随意吃。

  结婚时有坐福之说,就是在床下放把斧头,新娘进门后要在床上坐一下。另把鞍放到瓶子上,新娘要坐一下,名曰“平平安安”。

  他们还有东北妇女包揽家务活的现象,认为男的就是一心在外面闯天下。

  女子足球曾威震全国

  民间盛传的东北十大怪之一“大姑娘叼个大烟袋”,在千户村没有明显体现,但 “爱球娘胎来”,在千户村表现得异常突出。

  李德发曾是大连市少年足球队成员,后成为大连钢厂足球队队员。包括他在内,当年调到西安的原大连钢厂足球队队员共4名,但这不碍事,厂里业余爱好者甚多,经过挑选,很快组成了52厂足球队。当时厂领导也是大连人,喜欢足球,非常支持,经常让他们脱产集训,到北京参加8大城市足球赛等比赛。他们1966年就夺得西安市企业单位足球赛冠军,在陕西企业比赛中当了22年的冠军。因为一般的厂根本不是对手,纺织城组成联队和他们比赛。

  1976年,李德发调到陕钢子弟中学。一天王学勤老师看到画报上报道说国外有女子足球队,他们经过讨论后,1978年挑了一些跑得速度快的,体育上有悟性的女生,组成女子足球队。当时省市都没有专业女子足球队,因此,他们代表西安市、陕西省拿过两次全国冠军,一次亚军。1982年在北京参加全国女子足球邀请赛时,马文瑞、张宾等领导到驻地看望了他们。当年以陕钢厂队成员为主,组成了专业的陕西省女子足球队,李德发担任主教练,王学勤是副教练。后来国家女子足球队第一次组建时,从陕西抽了7名,其中3名是原陕钢厂队成员。

  到处送东北大秧歌

  “东北大秧歌还是陕钢厂一个特色。”聂美霞告诉记者。

  74岁陕西钢厂退休工人冯桂香 ,年轻时在东北就喜欢跳东北大秧歌,1964年从本溪钢厂调到西安,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退休后,和其他退休人员一起在千户村扭东北大秧歌。春节期间,他们用秧歌给人拜年,而且跳出了名气,外面有的商店开业、寺庙举办庙会、单位搞活动常请他们去助兴。

  71岁的陕西钢厂退休职工崔建岐是从1996年退休后正式参加秧歌队的,在秧歌队里扮演喜新厌旧的“花老头”。他告诉记者,目前他们的秧歌吸收了陕北和其他秧歌的长处,是一个以东北风格为主的混合型秧歌。这些年,他们将西安市东西南北跑遍了,经常打比赛。2010年在西安南门外松园参加比赛,获得二等奖。

  千户村老一代秧歌队员如今就剩下72岁的倪本芝。她上世纪90年代末在省老年活动中心参加比赛时,她的“扑蝴蝶”获得一等奖。如今她在秧歌队里表演嘴叼大烟袋的“丑婆子”。

  “现在经常参加秧歌队活动的有四五十人,都是千户村的。” 千户村秧歌队队长金艳春说。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