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长武县风俗变革 端正社会风气(1)
2011-11-14 23:49:45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旧时城乡有懒汉吃喝浪荡风气,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讲穿戴、图吃喝,“有了一顿、没了抱棍(讨饭)”,“今日有酒今日醉,那管明日喝凉水”。即使丰收年成,懒汉户仍然吃了上顿愁下顿。趁机偷摸,四处流浪。解放后,人民政府改造懒汉二流子,奖励劳动模范,鼓励发家致富。男女老少以参加劳动为光荣,勤劳朴实,创造财富。懒于劳动者大多得到改造。
    历来成年男子盛行吸烟,积习殊深。少数老年妇女和青年学生,亦有沾染吸烟不良习惯者。农村尤以旱烟最为普遍。明末,长武广种烟草,亦名晒红烟,吸旱烟已很普遍。“三尺童子莫不吃烟”,“男女老少,无不手一管,腰一囊”。“黄童白叟,闺帏妇女,无不吸之,十居其八,且时刻不能离矣!”吸旱烟的方式是竹管两端分别安装烟锅、烟嘴,用火点燃,吸烟气入喉。上层社会亦有吸“鼻烟”的,视为高雅时髦。民间还有吸卷烟、水烟和“干露”的。清末,传入机制卷烟,俗称“纸烟”,然不似旱烟之广。种植旱烟,春季育苗,夏收后移栽,秋播前收摘。既利用休闲地,又培肥土壤。自产自用外,剩余部分上市出售。以景家河烟草质量为优,叶长、膘厚、色黄、味正。收摘后,晾干扎把,长期贮存,越久越好。塬面还有“微微烟”,易管理,产量低,品质较差。随着机制卷烟销量增加,吸食旱烟以农村的中老年人为多,旱烟种植面积缩小。八十年代末,烤烟种植任务迅猛增加,成为农村重要商品生产项目。随着科技知识普及,宣传戒烟的社会舆论与日俱增,可望吸烟者逐渐减少。
    民间历来重视传统的文明道德教育。各个历史时期形成有代表性的、普遍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封建社会,崇尚儒教学说,奉行孔孟之道。族有族谱、族规,村有公约、守则。殷实富裕人家,有神主牌位,有佛龛。还有私塾教师,对子女严格家教。社会教育启蒙读物有《三字经》、《孝经》、《女儿经》、《朱子家训》、《幼学琼林》等。一般家庭都讲究门斗、中堂、对联、字画,爱好室内外整洁,居室清雅。宣扬待人“和为贵”,处事“留余地”,持家“耕读业”。推崇“功名富贵”,“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敬重“天、地、君、亲、师”。尊从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或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伦理道德规范。向往家庭和睦,邻里亲善“平为福”。厌弃赌博、懒惰、奸娼、不务正业之辈,憎恨偷盗、抢劫、为非作歹之徒。村社堡寨推举德高望重的名耆绅士,劝喻乡民,调解纷争。凡地方名人、义士、节妇烈女,或抗暴除奸、扶贫帮困、修桥补路、热心公益者,请旌表,建生祠、树牌坊、挂牌匾,恭奉于乡贤名宦祠、忠烈堂,其业绩刻于碑石、载于地方志,并编为乡土教材。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