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三清殿
在城内庙道巷,道家把宇宙的生成演化为“三清”(洪元、混元、太初),并把这三个世纪人格化为三清尊神。元始天尊手拿圆珠,象征“洪元”;灵宝天尊抱太极图,象征“混元”;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持扇,象征“太初”。他们居住在最高的三清境。本县三清殿为明代所建,建筑宏伟,所供奉的老子像为汉白玉石雕,为兴平之一特,称“玉石老君”。石像现为文物,存文化馆。三清殿在明、清时期香火旺盛,民国后期衰落,解放后,1956年拆除庙宇,后建为种子公司。
第三节 关帝庙
内奉三国时蜀国的关羽,清朝封为关圣帝君(副玉皇)。旧时兴平城内有:
一、西关帝庙
在县城西门之瓮城内,据旧《兴平县志》记载为金主完颜永济时期的大安二年,即南宋宁宗嘉定三年(公元1210年),兴平西关—白门赵氏(女),因其老爷(丈夫)感化而舍宅建庙,壁龛金人,殿下有石人、石羊、石虎,建有石牌楼、戏楼等。明、清时香火兴盛,民国衰落,解放初建为西关小学。
二、南关帝庙(称武庙)
在县城内南门口,为明代建,内奉关羽像是明代铜铸,为兴平之一宝,所谓“铜圣贤”,现为文物,保护在文化馆。庙前设武学,有演武场,曾有庙祠田23亩,解放初废,后建为县医院,现为防疫站。
三、北关帝庙
在县城内北门口,清时建,民国初年废,被军阀贾福堂拆烧。
同治元年,回民起义后,各村筑城堡,深挖地窖,遍建关帝庙,祁示“保平安”。
第四节 城隍庙
在县城内东街,据旧《兴平县志》记载,城隍庙曾在县城北街,为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建,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扩建,嘉靖初(1522年)修葺。嘉靖中,移至东街,庚子(公元1540年)二月一日起开工,到壬寅(1542)八月一日完工建成。规模宏大,所供城隍神像为明代铁铸,是兴平之一宝,现为文物,保存在文化馆内。庙正殿五间,扉数扇,雕刻巧工,相传为刘瑾家物,寝、献殿二间,廊庑共五十余间,大门三间,二门五间,傍、角门二个,灵佑坊一处。庙基前阔九丈七尺,长二十三丈,后阔一丈七尺,长二十六丈。剧台三,中一台层楼复阁,极华丽。清光绪初(公元1875年)县令王权重修。民国初年本县武进士杨发枝又修,后遭兵灾,本县绅士符瑞亭募资又重建,并于前院置房舍44间,创设兴平市场。1956年建为剧院,住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