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
|
|
2011-10-7 1:01:17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县境西北部地层,基底主要为震旦系—奥陶系的灰岩、白云岩、页岩等,盖层主要为二迭系及中生界砂砾岩、砂岩,个别夹薄煤层;南部秦岭山地,主要为前寒武纪的片麻岩、大理岩及大面积花岗岩;中部渭河地堑,为新生代数百米厚的河流相泥砂砾沉积。自硖石河以东至岐山界,约932平方公里为断陷盆地西部,地层分布具有偏老、偏新特点。南缘秦岭山区,分布有古老变质岩和火成岩,其余广大地区被第四系覆盖,第三系仅在深切沟底零星出露。 下元古界下宽坦组:分布在西南边缘和北部桦角堡一带,为黑云母石英片和绢云母缘泥石片岩,局部夹酸性—中酸性熔岩;北部夹有含砾片岩和大理片岩,厚1300~1500米。下宽坦组挤压强烈,裂隙较发育,多被石英脉充填。 侵入岩:分布在南缘秦岭山区,自西向东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石、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粗粒斑状黑云母角闪石花岗岩,具斑状或块状结构。西部尚有伟晶岩。 下第三系:在西北隅和太寅河下游出露,厚度超过1950米,顶面高程自西向东和由南北两侧向渭河呈梯级降低。 下第三系按岩性分上下两层。下层,在宝鸡峡、硖石河一带出露,为肉红色巨厚层花岗质砾岩和砂岩。岩层倾向南西22°~55°,倾角25°~87°;上层,在西北角有出露,为灰白、灰绿色砂砾岩与褐棕红色泥质粉砂岩及棕红色泥岩互层,间夹厚层砾状中粗砂岩,并含砾岩与泥岩碎块,倾向东南80°,倾角15°~35°,上覆灞河组呈不整合接触,小型断裂,褶皱较多。 上第三系上新统:有灞河与蓝田组之分,以灞河组为主。上下新统灞河组在千河——荫湘河一线以西出露,以东均被覆盖厚30~540米,自西而东逐渐变厚,为棕红、棕黄色亚粘土、亚砂土和灰白色砂砾卵石互层,卵石直径一般3~5厘米,最大30厘米。灞河组砂砾卵层在河谷区分布层数多、厚度大,两侧层数减少、变薄。在河漫滩区占总厚度25~69%,黄土塬底部仅占2~12%(见附表);上上新统蓝田组,仅在西北部黄土丘陵区冲沟沟脑部出露,为红棕色亚粘土、粘土,富含铁锰薄膜和钙质结核,厚30米左右。 第四系:分布广泛,以风积、冲积、洪积为主,其中风积黄土分布最广,各地貌单元都有,只是堆积厚度和所含古土壤层数有差异。 (一)风积层。黄土厚20~167米,黄土丘陵、黄土塬区最厚,二级阶地最薄。根据岩性、古土壤特征和地貌分析等划分为:第一层古土壤以上为上更新统晚期黄土;第一层以下第五层以上,分布于三级阶地以上各地貌单呒的为中更新统上部晚期黄土;第五层以下第九层以上,分布在四级阶地以上各地貌单元的为中更新统中部晚期黄土;第九层以下第十七层以上,分布在五级阶地以上各地貌单元的为中更新统下部晚期黄土;第十七层以下为下更新统晚期黄土。 (二)冲积层。分布于河谷阶地,厚5~24米。岩性以砂砾卵石为主,磨圆度好;在高漫滩和一级阶地上部2~10米为亚沙土或亚粘土。根据阶地的新、老和层位关系,对冲积层时代划分为:分布在五级阶地的为中更新统下部早期沉积,厚8~10米;四级阶地的为中更新统中部早期沉积,厚20~25米;三级阶地的为中更新统上部早期沉积,厚10~15米;二级阶地的为上更新统下部沉积。在渭河南岸,由于各支流的作用,则以冲积、洪积相为主,厚26米左右;一级阶地为全新统下部沉积,厚12~31米;高漫滩为全新统上部早期沉积,厚9~21米;低漫滩为全新统上部晚期沉积,厚1~5米。 (三)洪积层。主要分布于渭河南岸,在黄土丘陵和台塬区分布于黄土底部;在河谷阶地一般多分布于冲积层之上,两者呈渐变,界线不明显。岩性为砂卵石含泥,夹漂石,具棱角、次棱角,厚3~36米。分布在山前洪积扇裙、黄土台塬的洪积层是下一中更新世沉积;分布在河谷阶地的洪积层是与下部冲积层同期异相的沉积。 (四)冲积、洪积层。分布于渭河北岸五级阶地和一级黄土台塬底部,厚15~25米。岩性为砂砾卵石,具一定分选程度,半磨圆或次棱角。为下更新世早期沉积。 (五)滑坡堆积。分布于黄土塬边和高阶地前缘,为上更新世和全新世黄土与砂砾卵石混杂堆积。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