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水井之名源自清康熙年间,此街是一条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街,它是隋唐长安皇城含光门大街的一部分。甜水井这里由于甘甜的井水而被老西安所熟知。在清代、民国时,许多著名人物的公馆都集中在这里。
一条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街道
对于甜水井,西安人很熟悉,也许因为它位于含光门里的交通要道,也许又因为“甜水井”这个很有特色的称呼很容易被人记住,甜水井一直是西安城里一个很有名气的地名。不过,这条有名的街道并不算长,1986年出版的《陕西省西安时地名志》中载,甜水井街南起环城南路,北至五星街和梆子市街十字,长385米,最南端为隋唐长安城的含光门(现含光门遗址博物馆)。明代,这里为含光坊,清康熙年间,因此处井水甘甜,得名甜水井。1966年改名前卫路南段,1972年恢复原名。
在甜水井街南头,还有一条“西甜水井街”,它东起甜水井街,与报恩寺街相对,西至火药局巷东口、双仁府南口,长218米。清康熙年间名为甜水井,民国初年为甜水井街的一部分。1953年更名为西甜水井。1966年改为东升街西段,1972年改名东升街,1981年恢复为西甜水井。
地图上看,甜水井街和西甜水井宛如一个反写的L。在老西安的话语里,他们更习惯于把这两条街称作南北甜水井和东西甜水井(南北甜水井就是现在的甜水井街,东西甜水井指今天的西甜水井)。
尽管甜水井街的名称来自清代,不过,这条街却是一条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街道。西安地名专家葛慧先生说,甜水井街,位于含光门里,在唐代,是含光门大街的一部分,是西安最古老的街道之一。甜水井属唐代皇城第六横街,街侧有鸿胪寺和鸿胪客馆,即唐朝的“外交部”和“国宾馆”。当时,这些外国官员和侨民,身穿各色衣服行走在街上,是长安国际大都会的特色之一。唐末,皇城被改建为新城,含光门和门内的大街仍在使用。宋初含光门还没有封闭,宋人张礼《游城南记》有“入含光门而归”的记载。《明清西安词典》记载,到了宋哲宗元祐以后,含光门便完全封闭了,不过,含光门街仍然为府城街道,被称为“旧含光街”。
家家户户井里的水都是甜的
西安人都知道甜水井,不过,说起甜水井街道名称的来历,有许多老人却说不清。老西安们都知道,西安城的甜水井在西门瓮城里,这口大井曾经滋养了几乎全城的西安人,可是甜水井街上并没有一口这样的大井,它为什么要以甜水井命名呢?有关甜水井名称的来历,一直以来有两种说法。
《西安老街巷》中记载了甜水井名称来历的一种说法。清代,在今含光门东侧处,有一口甜水井,所以,与这口甜水井相对的东西向街道和南北向街道都被称为甜水井街。清代时,这口甜水井旁有座小庙,名叫“无量庙”,庙门口开有“甜水”茶铺。据书中记载,解放后西安市通自来水后,这口井便作废了。1959年,在南北甜水井南端开辟出了新的城门,原甜水井被填平。
不过,有关这口甜水井,西安的老人们似乎并没有多少记忆。85岁的胡宝瑛老人儿时曾在东西甜水井和南北甜水井居住过,但她并不记得在南北甜水井南头有一口井,她说:“南北甜水井南头确实有一座庙,庙门口常有卖小吃的摊点,不过,我并不记得那座庙里有一口甜水井。”在胡老人的记忆里,甜水井街上并没有一口具体的甜水大井,“西安人一说起甜水井,肯定是指西门瓮城的大井,而甜水井街上其实并没有一口明确的大水井。”胡老人说,“不过,甜水井街一带家家户户水井里的水都是甜的。西安市从五味什字向西,南城墙内的地区,井水水质都比较好。”
80岁的孙新元老人也认同这种说法,他说:“小时候我家住在南北甜水井南头,印象里这里没有一口叫做‘甜水井’的大井。不过,这条街上每家每户院中的水井,打出的水都很好,不像西安城其他地方的井水,又苦又咸。” 孙老人说,其实,那时的所谓甜水,就是无色无味的水,只是与西安城里其他地方又苦又咸的井水相比,这里的水算是比较甘甜的。他还记得,小时候家住甜水井时,一直吃的是自家院里水井的水,从来没在外面买过水,井水冬天也不结冰,随时用,随时有,后来搬到其他地方居住后,饮用水就没有这么方便了。有关甜水井街名来历的这两种说法,其实都可以归结到一点上,那就是这条街上的井水水质很好。
今天,我们不会为吃水、用水犯愁,便捷的自来水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过,在没有自来水的古代,吃水用水,一直是西安市的一桩难事。
陕师大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史红帅副研究员告诉记者,隋唐时,长安城内人口众多,再加上城内园林,需水量大,因而在人工引水渠道之外,还开凿有大量水井。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水逐渐被污染,到了唐中后期,长安城的地下水便大多水质苦咸,不宜饮用。直到宋元,一直延续这种情形。明代,先后开凿了龙首渠、通济渠,将浐河和潏水引入西安府城内供人们饮用,不过,渠道供水往往出现供水不稳的情况,不能满足全城的用水需要,井水仍然是重要的供水水源。到了清康熙年间,有识井脉的工匠在西门瓮城打出了一口水井,水质甘冽清澈,从此,西门大井成为西安城饮用水的重要来源。直到清乾隆年间,龙首、通济二渠废毁,西安城内的供水便以井水为主了。史红帅说,明清西安城区地下水以东西大街为界,有“南甜北咸”的概略说法,尤其城西南隅地下水质较其他城区为佳,西南城区井水水质好,这与通济渠从此流经,常年补给地下水有关。
许多名人公馆都坐落于此
由于甜水井一带的井水甘甜,解放前许多人家都愿意将住宅建在这里,这使得甜水井非常有人气,清代、民国时期,这里是许多有钱人和官员宅邸的所在地。这些著名人物的公馆,使甜水井成为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西安老街巷》载,民国陕西省长李根源的公馆,就在甜水井路西的大有巷内。甜水井路西南段,还有一条穆家巷,巷内也有许多深宅大院,有一户姓胡的人家,也非常有钱,据说宅院占了半条巷子。
据胡宝瑛老人回忆,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军官岳西峰的公馆,也在甜水井,胡老人说:“我记得岳家的宅院就在南北甜水井南段路西,穆家巷向北第五个门楼,我家当时就住在岳家的街对面。他家有五院房,院子里还有一个小戏台,小时候,每当岳家戏台有演出,我们就会偷偷溜进去,躲在一旁看戏,还记得有一次是岳家的小姐上台表演,唱的是《可怜的秋香》。”
不仅南北甜水井,东西甜水井也有很多大户人家的宅院。胡宝瑛老人还记得,儿时她在东西甜水井居住时,街北有好几院阔气的宅院,门楼外还立着漂亮的拴马桩,大人们告诉她,这是晚清名臣赵舒翘的公馆,胡老人记得清楚,当时赵家宅院占去了东西甜水井的半条街。赵舒翘是清末陕西籍的一位大臣,他办事认真,政绩卓著,光绪二十五年升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兼管顺天府尹事。然而,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各国侵略者憎恨赵舒翘,要求清廷将他严惩,清廷迫于压力,对赵舒翘“斩立决”,由于西安士民为他联名请命,慈禧太后最终赐赵舒翘在家中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