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何时传入凤县无考。凤州清真寺创于明代,清康熙二年(1663)重修。南星、双石铺、唐藏清真寺均建于清代。
民国27年(1938),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西分会凤县支会成立。由全县穆斯林大会选举马捷臣、马保亨、丁焕文、马延林、马俊周为理事,马捷臣为理事长。会址设凤州清真寺。
凤州西门外拱堡上,建有清福寺。据传,为凤县首任伊斯兰教阿訇而利巴巴墓地。
民国时期,本县回教中有伊玛姆3人,阿訇12人。伊玛姆中以马维菊父子最有名,被尊称为老伊玛姆和少伊玛姆。建国后有阿訇10名,以马万保、马世清最有影响。
凤州西街是回民聚居区。建筑在凤州山城上的清真寺,是本县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寺内管理人员称乡老社头,负责管理寺内经济、文化、修建、阿訇聘退和满拉(念经学员)的供养事务。还雇用寺司夫(勤杂人员)1~2名,料理阿訇起居,打扫卫生和祭日敲梆。凤州清真寺在“文化大革命”中拆除。
伊斯兰教每年在菜麦丹月(回历九月)闭斋一个月,每天凌晨至日落禁绝饮食。回历十月一日为开斋节(又称尔德节)。回民此日先行沐浴(称换水),然后到清真寺礼拜,再后进行美餐,以庆祝斋月结束。是日富有的回民还要向孤寡老人施舍钱粮,称送乜的。汉民有乞讨者亦慷慨施给。开斋节后70天,为古尔邦节,即宰牲节。
“文化大革命”中,凤县伊斯兰教曾遭破坏,宗教活动一度中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伊斯兰教恢复正常活动。由国家资助,在凤州、双石铺、南星、唐藏重建清真寺,聘任阿訇,又委派回民青年去宝鸡、西安、兰州伊斯兰学校学习。由于凤州乡回民最多,乡人民政府还专设回民副乡长,凤州小学也改名为凤州民族小学。
本县伊斯兰教分阁的木(老教)和哲海耶(新教)两派。凤州、唐藏一带尊奉阁的木,双石铺一带尊奉哲海耶。
第四节 基督教
民国18年(1929),美国人陶登云、赖教士(女)和陕西周至人李秀卿(女)来凤县传布基督教。教堂称福音堂,设凤州东街,后迁副爷巷,时参加礼拜者仅40余人。民国19年(1930)又有美籍教师唐素贞(女)、戴牧师来凤县传教,除在教堂举行礼拜外,还经常下乡传教。信奉基督教必须与其他宗教决裂,也不能敬鬼神、祭祖先,因此,大多数人不愿接受,参加礼拜或成为教徒者仅为少数教职员工、学生和农民。1949年外籍牧师离去,宗教活动由李秀卿承担。建国初,凤州基督教有零星活动,“文化大革命”中,李秀卿被揪斗,不久逝世。凤州基督教遂再无活动。
双石铺基督教会成立于民国34年(1945),牧师为鲍志理(波兰人,后入美国籍,在山东传教时又入中国籍)。有教徒50余人,并创办明德小学,有学生100余人。民国35年(1946),鲍牧师离双,贲彼得、孔大伟(美国人)担任牧师,同时有包兰德、包兰玉(美国人)姐妹及中国牧师王光远,在双石铺从事宗教活动。1949年均离去。建国后,双石铺基督教会中国教友王光远等,响应“三自”(自传、自养、自治)号召,开展宗教活动。1957年在县委统战部指导下进行改组,推选朱子瑾为长老,陈万详为执事。1959年在宗教改革中双石铺教会将全部财产造册上交双石铺公社,双石铺基督教活动遂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石铺基督教恢复正常活动。
唐藏基督教会成立于民国31年(1942)。由高映辰等修建教堂,为自立自传教会,不设牧师,礼拜时也不设主讲人讲道,由信徒“即席见证”,讲述亲身经历,验证《圣经》的正确。信徒有30余人,建国后自行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