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艺术家,祖籍陕西泾阳-社树,现居西安。“十方”杂志特约编委北京京华美术学院书法客座教授陕西省地方税务局书画协会副会长“北”杂志筹办人吉普踏石俱乐部创始人
近四年主要艺术活动:
王蒙师友书法展(2008-05-10西安)“色空不二”当代艺术年展(2008-11-8开封度空间)“三国演义”中日韩四人展(2008-12-26西安繩空间)“从母语出发”十方当代艺术提名展(2009-11-26开封度空间)“色空不二”当代艺术年展第三回(2009-12-28湖南常德)“归零系列”闭门展(2010-8--姚兴文艺术车间)写意书法作品集(2010-6湖北武汉)第七届中日现代书法展(2010-8-21西安)江野师生书法展(2010-12咸阳)《历史.新宋庄》之《破界》当代水墨邀请展(2011-10北京宋庄)咸阳菊花节巨书表演(2011-10咸阳)
姚兴文:把对艺术的追寻融入琐碎的生活中
几年前曾听艺术家一了先生分享他参学日本亲眼所见胡兰成的一幅书法“天马行地”时的内心震撼。我虽未亲眼见到,但光是这四个字被说出时的扎实与气魄,就已足足让人烙印在心,不能忘却。对于每个渴望自由与解脱的灵魂,谁的内心又没曾有过“天马行空”的理想与抱负?谁的内心又没曾有过“自由总在上,现实总在下”的无奈与纠结?
然而,通过生命一点一点的经历与摩擦,人们内心曾有的“天马”要么早已沦落世间不知去向,忘了他曾长过飞翔的翅膀;要么仍然“行空”般得活在理想与现实的冲撞中,不愿落地,也很难安忍于落脚之处;然而,好个“天马行地”,能把对生命的信仰与反思落实于生活,能把对艺术的热爱与追寻融入平凡平淡的琐碎事务里,脚踏实地得拥抱梦想,这是何等的拿起与放下!
姚兴文,独立艺术家,亦是个大美食家。看老姚的书写,笔墨间流动着内心的质朴与自在。在他的《母亲》系列的现代抽象汉字艺术作品中,把对母亲的爱粘贴在逝去的年轮之上。把对自己记忆的追问与心灵的透析,用传统之笔墨元素加现代抽象之理念,更厚重、更纯真、更具心性地还原,率性游走于形而下与形而上之间;在他的传统书法作品中,把其骨子里的奔放与自由,质朴与天真,直白与憨实,赤裸裸得暴晒于天地之间。
老姚说他爱吃,从小就爱吃,说他今天对吃能这么敏感,源于他生活的那个文化村留给他舌苔上的无意记忆以及这几年对生活的感悟。老姚的茶饭,盘碗中正是最高级的质朴,最奢侈的简单。粗茶淡饭的落实处,正是“禅茶一味”的最高境界。艺术本身,并非一个行业,而是一种境界。老姚能如此将自己的艺术理想,无二无别得落实在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上,弃艺而从事,他说他要“真正做到忘记艺术”,无为而为。生命无处不艺术,生活无事不修行。没有真正的放下,谈何拿起!老姚自信得说:“一个艺术家如果对生活、对自然没有真正的感悟,只在案头上谈艺术,做艺术。那是雕虫小计,狗屁都不是!”所以他把他的感悟总结出这样一句话:“谁说馒头和艺术不是一回事,那他一定有问题。”落地有声。对于老姚,馒头背后,书写背后,是一个大千世界。正是一颗归真返璞的悟道之心,如此得自在,又如此得接着地气。今天,“天马行地”四字再次从我心里冒出,正是作为对这位艺术家的真诚赞叹与敬佩!
我曾读到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卫夫人教王羲之写字的方法,她并不是开始于横平竖直的临摹和笔墨书写的教法上,而是把王羲之拉到自然里,让他拿起一块儿石头从悬崖上扔下去,让他倾听和感悟石头落地又弹起的瞬间的力量与弹性,而后卫夫人对王羲之说:这就是“点”,“高峰坠石”;同样的,辽阔平原上的“千里阵云”,这就是“横”;幽谷深山中的“万岁枯藤”,这就是“竖”……书写之道,源于自然之道,生命之道。读到这些的时候,我更加明白王羲之何以是王羲之。他的书法,会给观者带来生命的感悟与心灵的解脱。
如今的老姚,常念叨着,要闭门造车。无不是吃自己的饭,干自己的事。在这些放下笔刷子,拿起勺把子的日子里,难道不也是于生命的无常变化里,生活的琐碎细务中,领悟生命之中的高峰坠石,千里阵云,万岁枯藤吗?何以落脚?何以飞翔?老姚,他首先要做个地地道道的真人,然后成就一个地地道道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