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本县的出土文物没有专门机构管理,佚失严重。1950年始由县文化馆兼管。1980年文物移交县图书博物馆管理,馆藏文物共2287件。其中铜器992件,陶器619件,石器199件,铁器87件,瓷器71件,玉器91件,金银器15件,钱币103件,骨器65件,杂器45件。各类文物中三级以上文物43件。从出土文物的地域看,东南、牙科、堎底下、东风、杜阳、温水、城关等地出土较多。地处山区的河北、李家河、麻家台、唐家庄、新集川、八渡等地也有文物出土。从时代看,最早为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诸代都有。还有匈奴、金、西夏时代少数民族的文物。这些文物中有些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
马家窑文化彩陶罐
1986年5月12日,在牙科乡磨儿原出土。为泥质橙红陶,细颈、圆肩、鼓腹、平底。腹部有对称双耳,黑彩。颈部有一道原色,其余全为黑色。肩部饰4个圆形方格网纹,下部饰斜方格网纹。口径9厘米,腹径19厘米,底径8厘米,通高22厘米。从器形特点看,该器为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在陕西省还是首次发现。
齐家文化陶器
1976年冬,在杜阳乡川口河村墓葬出土了单耳罐、双耳罐、无耳罐和陶钵等26件文物。陶质为泥质和夹砂两种。陶色为橙黄、灰褐、红褐、红色等。系手工制作,有慢轮加工痕迹。其时代晚于甘肃永清大河庄和秦魏家的齐家文化。属陕西省首次发现。
西周大璋形青玉器
1975年在堎底下公社王马咀生产大队出土,青龙色,内夹有黑云斑,通体磨光,不透明,蜡状光泽。器壁较薄,顶端和两侧端有刃,顶端刃部倾斜,较锋利。通体5孔,管钻,其中下端有2孔,无刃的侧端有3孔。器顶端刃部宽325厘米,下端宽28.5厘米。侧端有刃部高77.5厘米,无刃部高68.5厘米,最厚处1厘米。其时代最晚应在西周。由于该器器形较大,被称为“玉器之王”。
梁甫出土的西周青铜器
1986年7月28日,牙科乡梁甫村发现西周窑址3个,出土西周早期青铜器礼器8件,有鼎簋各2件,卣、爵、罍、
各1件,其中两件有铭文。为我县首次发掘的西周窖藏青铜器。
春秋铜柄铁刃短剑
1986年春,在东南乡边家庄村春秋墓出土,铁刃、铜柄,柄上饰夔龙纹。长17.2厘米,为西周早期的冶铁制品。
战国十五年铜鼎
1973年,在东南公社板桥沟生产大队出土。双附耳,有盖,深腹,三蹄足,一耳旁刻有“十五年高陵君丞、□工师游,壬辰,一斗五升大半”19字铭文。这是为数不多的有确切纪年的战国秦量器。为度量衡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汉代铜铛
1981年,在城关公社祈家庄生产大队出土。上面作盆形,下面有人形之足。人为立状,圆脸、尖下颚、宽眉深目,阔嘴高鼻,应为胡人形象。通高13.5厘米,人足高6厘米,重1.85公斤。为西汉晚期匈奴族文物。是研究汉代民族关系的重要资料。
唐代彩绘陶俑镇墓兽
城关乡北坡村、县砖厂、东南乡党家庄、杜阳乡糜家河村、温水乡阎家湾村等地均有出土。有陶马、骆驼、镇墓兽、陶俑和部分胡俑。多数有彩绘,造型精美,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堪称艺术珍品。为研究唐代民族关系及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资料。
宋代瓷注
1987年5月,在河北乡岐家原村出土。耀州瓷系。黑釉细颈、扁状鋬,长流,深鼓腹,圆足,腹部黑釉中饰有竖条形黄釉,造型精美。通高22.5厘米。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