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佛教介绍
2011-10-22 23:13:13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佛教于北魏时期(386~534)传入本县后,隋、唐时期兴修了开元寺(县城北桑家坡村南)、白马寺(县城南门外西侧)、龙眼寺(杜阳乡龙眼寺村)、觉皇寺(城关乡神泉村)、香山寺(县城北桑家坡半山坡)几处寺院。明成化元年(1465),在今县委址修建了兴国寺,在今凌底下乡白牛寺村修建了白牛寺。清嘉庆年间(1796~1820),在今东风镇洞子村、牙科乡预村、天成乡铁原村等地,修建了龙泉寺、华严寺、铁佛寺等10多处寺院。民国时期,由于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战乱频繁,佛教寺院大部分荒芜。到1949年,全县有佛教寺院7处,和尚13人,尼姑3人,居士22人。
建国后,佛教活动较多的是白牛寺、铁佛寺、香山寺等处。1958年,全县有和尚9人,尼姑3人。1960年宗教制度改革后,确定香山寺为佛教活动点,“文革”中寺庙遭到破坏。1982年香山寺庙会恢复,信教人员逐年增多。1987年,进行了寺院扩建,到1989年,有和尚4人,居士109人。香山寺主持释觉满于1960年还俗后参加县卫生工作者协会,从事医务工作,被推选为县政协委员。
本县主要寺院有:
开元寺
在县城北桑家坡村南。唐初修建,有七级木塔,故称北塔寺。唐玄宗开元年间重修。原山门木匾刻有“开元寺唐尉迟公敬德监修”字样。寺院东西宽66米,南北长90米,总面积5940平方米。有大殿3座共13间,其中卧佛殿内塑有长约8米的卧佛1尊。有开元十六年(728)竖立的陀罗尼经幢(现藏县图博馆),系珍贵文物。清同治三年(1864)正月二十七日,回民义军进入州境,烧毁寺内木塔。建国后,寺院财产由县财政部门管理。1954年,在被焚的塔基下出土唐汉白玉佛像1尊(现藏宝鸡市博物馆)。所余大殿于1958年拆除。
华严寺
位于预村川的南山,以12级铁塔著名于县境。抗日战争后期,铁塔被毁,至此该寺日渐败落,庙宇被拆无存。
白马寺
原建在沙岗子。清同治六年(1867)陇州大水,沙岗子遭洪水袭击,白马寺移至南门外城墙根高处。据《陇州志》载,白马寺唐开元年间(713~741)修建,明景泰五年(1454)、正德十二年(1517)重修。民国初期有和尚10余人。建国后寺院改作水磨坊,现为南街村石灰场。
龙眼寺
唐建,位于杜阳乡龙眼寺村,以石雕佛像而驰名。“文革”中佛像被砸,部分残像已收藏于县图博馆,寺址荒芜。
香山寺
位于县城北桑家坡半山坡,原名罗汉院,建于唐代,民国11年(1922)重修,会期在古历六月十九日。建国前,破败不堪。1960年,宗教改革后,被桑家坡生产队改作饲养室、碾麦场。1978年后,佛教活动逐步恢复。1987年,开始修复,到1989年底,新建庙宇8间,僧房18间,有和尚4人。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