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于清代后期传入本县。据《陇县新志》载,清同治七年(1868)回民起义后,本县迁来回民近万人,伊斯兰教随之开始活动。民国2年(1913),固关镇回族群众兴建本县第一座清真寺。12年(1923),县城关清真寺建成,属格底木派。24年(1935),又增建岔口清真寺1处,并在城关和固关两寺附设回文学校,由寺内阿訇任教。到1949年,全县清真寺有固关街北寺、南寺、城关寺、娘娘庙寺(今东风镇)、咸宜关寺共5处。
建国后,伊斯兰教活动正常。1960年宗教制度改革中,保留固关北寺和城关清真寺,有教徒2479人,其中在寺阿訇3人,在野阿訇8人,教徒主要分布在固关、曹家湾、娘娘庙等地。“文革”中清真寺遭到破坏。1978年后,伊斯兰教活动在回民聚居区开始恢复。1980年5月18日,正式批准恢复城关、固关街(北寺)清真寺的宗教活动。1986年9月,召开了县伊斯兰教第一届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县伊斯兰教协会。1987年,恢复东风镇伊斯兰教活动点。到1989年底,全县共有伊斯兰教徒2547人,在寺阿訇3人,有清真寺2处,宗教活动点1处。城关清真寺阿訇崔耀光,曾任县政协副主席,马明任县政协委员,固关清真寺阿訇王凤朝曾任宝鸡市政协和县政协委员、宝鸡市伊斯兰教协会理事。
第四节 基督教
清光绪二十年(1894),英国人洪牧师(名无考)来本县,在县城南道巷孙家炮房院内设教堂传教,后购买南道巷马家祠堂(现水利水保局家属院)建教堂,名福音堂。洪死后,由瑞典人聂约翰继任牧师。民国12年(1923)聂死后,由其子聂蔼德主持教务。13年(1924),福音堂创办初级小学1所,聘请当地教师任教,招收男女学生40余人,不收学费,教授汉文,要求学生星期日参加礼拜听讲圣经。20年(1931),陕西省基督教协同会(基督教内分为浸礼会、协同会、内地会等派别,本县基督教属协同会派)调聂蔼德为会计,改派聂的妹夫,美国人葛留编任牧师。21至23年(1932~1934),先后在新街镇、杜阳镇设支教堂。24年(1935),聂蔼德妹聂蔼义从美国学医后来陇,开设西医诊所,利用看病宣传基督教义。同年底,全县有基督教徒72人,其中女23人,经费由牧师供给。后在咸宜关、娘娘庙相继成立支教堂,并在县城西门口设宣传福音教义的讲堂。36年(1947),葛留编夫妇回国,由加拿大人唐悦德女士主持教务。全县共有教徒110人。
建国后,1951年4月,外籍传教士回国,教务、财产由本籍董事长张宝星照料,传教活动停止。1960年宗教制度改革后,保留城关总堂1处,有教徒90人。“文革”中宗教活动停止,教堂被县印刷厂、水电局占用。1978年以后,基督教开始恢复活动,到1989年,全县有教徒100多人,都在家中进行活动。每年公历12月25日的圣诞节和每年春风过后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的复活节,为基督教的主要节日。经常性的礼拜活动每星期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