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1958年和1981年两次普查,本县有新石器时代遗址20余处,主要分布在渭河、千河、金陵河两岸的台地上,多系仰韶文化的半坡、庙底沟类型,亦有少量的龙山文化。今对其下列20处遗址略作记载。
小塬遗址:位于桥镇乡龙尾与南湾村间的小塬南端,高出千河河床30余米。系仰韶文化,属居址,面积20万平方米。遗址南端和东隅,有50~100米文化堆积。暴露出的灰坑多为圆状,直径2~3米不等。出土泥质红陶器物有钵、盆、盘、瓶、罐、瓮等。器表多素面,少量有刻纹。保存完整。
葛家河滩遗址:位于金河乡葛家河滩西侧台地上。系仰韶与春秋文化,属居址,面积约40万平方米。断崖壁暴露出数处灰坑,内有陶片,灰坑上层,有春秋陶片。出土器物有仰韶文化陶片、钵及春秋鬲足等。
杨家店遗址:位于磻溪乡杨家店村东,东临磻溪河岸,西邻杨家店村,北至店嘴,南到磻溪宫。系仰韶和西周文化,属村落遗址。地形中高西低,成一丘状。暴露遗迹有灰坑、墓葬、陶窑等。堆积层最厚处达4米,内涵物丰富。坑土下,有西周文化层。出土器物为泥质红陶和夹沙陶,有彩陶盆、尖底瓶、钵等残片。器表饰细绳纹及交错绳纹。出土的西周盆、盂、鬲等,为细泥灰陶,夹沙陶。器表饰弦纹、绳纹。遗址保存较好。
姚家寨遗址:位于金河乡姚家寨村南台地上,系仰韶文化,属居址,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其断岸壁暴露出大量灰坑,呈袋状或不规则形,一般宽2~3米。另有房屋居住面和陶窑,居住面长约3米;陶窑上口内收,呈圆屋形,宽1米,高1.5米。出土器物以泥质红陶为主,灰粗沙陶次之,有罐、钵等残片,饰绳纹和附加堆纹。遗址保存基本完好。
李家村遗址:位于虢镇西秦村南、陇海铁路线北。系仰韶文化,属居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250米。南部断崖暴露灰坑3处,袋状,直径2~3米不等,内涵丰富。文化层约50米,土呈灰色。采集到的器形标本有钵、盆、瓶等,多为泥质红陶,有少许灰沙陶。器表以刻画纹为主,少量饰鸡冠堆纹。遗址大部分遭起土破坏。
葫芦沟遗址:位于县功镇葫芦沟村北,金陵河两岸。系仰韶文化,属居址,南北200米,东西300米。发现有沙质红陶罐、缸、泥质红陶钵、瓶等残片。并有少量汉代泥质灰陶粗绳纹瓦片。保存基本完好。
翟家坡遗址:位于县功镇翟家坡村东的二阶台地上。系仰韶晚期文化,属村落遗址,南北500米,东西150米。遗址平面有零星陶片,断崖壁有灰坑。采集标本有夹沙红陶缸、盆、饰绳纹;细泥红陶瓮、钵等残片。保存基本完好。
桃园遗址:位于县功镇桃园村南、金陵河东岸的二阶台地上,系仰韶晚期文化,属居址,东西150米,南北300米。灰坑呈不规则形,遗存较少。仅发现尖底瓶口沿、钵、盆、缸、瓮、罐残片,沙泥红陶为主,有少量灰陶。遗址保存基本完好。
王家坡遗址:位于金河乡王家坡村北、金陵河东岸的二阶台地上,系仰韶文化,属居址,东高西低,呈长梯形,东西200米,南北300米,遗址内发现灰坑数处,内涵较少,仅发现陶器碎片。此址破坏严重。
洪水沟遗址:位于金河乡洪水沟村北、金陵河西岸二阶台地上,系仰韶文化。长宽各500米。遗址内发现有断续灰坑,多呈袋状,直径1~2米不等。尚有少量墓葬。遗存有泥质红陶盆、钵、瓮等残片,素面或饰刻画纹。遗址保存良好。
侯家嘴头遗址:位于阳平镇侯家嘴头村北二阶台地上,系仰韶村落文化遗址,文化堆积1~2米。此外,还有龙山文化堆积;西隅有春秋、战国时代文化堆积。遗物有仰韶泥质红陶小口尖底瓶、缸残片,饰兰纹。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盂、盆等碎物。遗址文化堆积复杂,保存一般。
朱家崖遗址:位于千河乡朱家崖村东、千河东岸塬上,系仰韶村落文化遗址,东西、南北各长500米。有不规则形灰坑多处,内涵不甚丰富,遗存有泥质红陶小盘、缸、钵、瓮等残片。
高庙村遗址:位于阳平镇新秦村西北,系仰韶文化村落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100~300米,断崖上有密集的文化层,灰坑为袋状。发现有泥质红陶尖底瓶、缸、钵、盆等残片。
关桃园遗址:系仰韶、龙山文化叠压,属居住文化遗址。位于拓石乡拓石村关桃园自然村周围,长宽各150米。暴露灰坑较多,文化堆积1~3米。出土有仰韶泥质红陶小口瓶口沿及龙山泥质灰陶、夹沙陶缸、罐、盆等残片。
双碌碡遗址:位于杨家沟乡双碌碡村,系仰韶文化,属居住遗址,长宽各约500米。断崖上暴露出数处灰坑、袋状室穴和白灰残面,距地表1~2米。遗物有钵、罐瓮、盆、小口瓶等,均红陶,饰画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