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陈仓区金融(5)
2011-10-16 21:30:11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4)农业贷款。农业历来是本县国民经济主体。民国以前,农民为口度日,常受高利贷盘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高利贷剥削制度,人民银行一方面在农村开展信用合作,另一方面开展农村信贷业务,及时发放农业贷款,支持农民发展农业生产。1951~1957年,把发放农业贷款重点放在土地改革后农民缺乏生产资料上。1951年,全县发放贷款9亿元(旧人民币),1957年发放54.3万元,比1951年增加5倍。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农业贷款重点逐步转移到生产费用和生产设备贷款方面。1958年,全县发放农贷211.4万元,用于农具革新、水利建设、农业机械方面的贷款91.9万元,占贷款总额43.4%。1966年,用于生产费用和设备方面的贷款占贷款总额94%。“文革”动乱十年,本县农贷发放基本正常,除1971年贷款261万元用于解决社员口粮问题外,每年均安排数十万元用于农田基建和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贷贯彻择优扶植原则,重点支持农村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对专业户、重点户和乡镇企业发展商品生产贷款给予优先。

    (5)固定资产贷款。本县固定资产专项贷款业务始于1957年宝鸡市建设银行虢镇工作组成立,当时主要办理宝鸡、凤翔、麟游3县境内中央部属和地方基本建设拨款业务。到1971年,因机构变化多,业务状况无法考稽。仅知1972年建设银行宝鸡地区支行虢镇办事处设立后至1978年,先后给县丝绸厂、宝鸡酒精厂等企业发放出口工业品贷款154万余元。1978年,开办设备储备、施工企业流动资金等项短期贷款(一般数月)。1979年6月建行虢镇办事处撤销,正式成立建行宝鸡县支行,主办本县、代办太白县基建拨款业务。此间,随着国民经济逐步发展,贷款种类又增加了地方小企业技术措施贷款、基本建设投资贷款、更改措施贷款、部门委托贷款、财政委托贷款等,按其性质划分有一次性(即指标由上级银行专项下达,款收回后指标上交)和周转性(即指标实行余额控制,款收回后可继续使用)两类。

第六节 保险
    保险是集中分散的社会资金,补偿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人身伤亡而造成的损失的方法。本县从1950年8月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宝鸡县支公司(简称县支公司)后,在农村即开展耕牛一项保险业务。1953年12月,县支公司撤销,业务停止。
    1980年12 月,县支公司恢复后,在城镇首先开办企业财产保险业务。次年,全县有33户企业投保,财产价值33975万元,收入保险费67万元。1983年,保险种类逐步增加为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机动车辆保险、夏粮麦场火灾保险、货物运输保险等5种,总计投保财产价值达46058万元,收取保险费73.4万元。是年,共发生各种赔偿案60起,超赔款8.97万元。
    1984年,新增人民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收入保险费800元,其它各险种投保情况是:企业财产保险183户,投保价值47700万元,收入保险费69.5万元;家庭财产保险10287户,收入保险费3.1万元;机动车辆保险460辆,缴纳保险金9.37万元;收入麦场火灾、冰雹保险费2.67万元;收入货物运输保险费1.57万元,共计收入保险费86.29万元。是年,共发生各种赔偿案件67起,赔偿损失金额14.5万元。
    1985年,新开办家庭财产保险附加盗窃保险、简易人身保险、团体学生平安保险、养老金保险、奶牛保险、公路旅客意外伤害保险等6种,当年承保财产总价值达93357万元,收取保险费136.9万元。是年,共发生赔偿案292起,赔偿金额达35.5万元。1986年,全县保险业务发展迅速,特别是人身保险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投保人数达到90135人,比1985年增长5倍,保险费总收入201万元,比1985年增长47%。共处理各种保险赔偿案588起,赔付金额62万元,占保险费总收入30%以上。
    1987年,全县共开办保险种类23个,比上年新增险种4个,投保财产总值达98000万元,比1986年增长17%,取得保险费收入302万元,处理各种赔付案1081起,赔付率占总收入21%。1988年、1989年保险费收入分别为360.5万元和470万元,处理各种赔偿案1433、1574起,赔偿损失分别为138万元和118万元。
第七节 债券发行
    债券发行在本县始于民国元年(1912),陕西省财政司以“军需浩繁,筹措维艰”为由,分配本县公债银3万两,止6月21日仅劝办公债银22668两。民国三年(1914)10月31日实收公债1万元,次年实收1.7万元。民国五年(1916)陕西巡使公署分配本县国内公债2万元。同年,省财政厅先后3次派公债共12.4万元。民国三十年(1941)和民国三十三年(1944),先后两次分配给本县同盟胜利公债181万元和557万元,另有美金公债5万元。上列债券发行均不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县人民银行奉命在全县以工商业者、农村富户及退职文武官员为主要对象,推销以实物为计算单位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6斤大米、1.5斤面粉、4尺细布、16斤煤炭的价格为1份,按全国上海、天津、武汉、西安、广州、重庆6大城市批发价,用加权平均法计算份值,每旬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份值,故称“折实公债”),全县推销47682.6万元(旧人民币)。本公债期限5年,每年抽签还本付息一次(比例:10%、15%、20%、25%、30%),年息5厘。
    1953年,国家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为保证国家经济计划胜利进行,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从1954年起发行经济建设公债。公债的券集、还本付息,均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从1955年起分8年偿还本息(比例:5%、5%、10%、10%、15%、15%、20%、20%),年息4厘。1954年1月18日由财政、工商、银行、文教、建设及群众团体、民主党派组成公债推销委员会。是年全县推销任务为193234元,实际认购273310元,超额41.49%完成任务。
    1955年,本县承担经济建设公债任务267768元,仍由县公债推销委员会合理分配,动员群众自愿认购307920元,超额15%完成推销任务。本公债本息从1956年起,分10年、作10次抽签偿还,年息4厘。
    1956~1958年本县经济建设公债推销任务各年分别是278600元、261900元、330059元,自愿任购27649元、361170元、297585元,期限、年息、偿还办法,均同于1955年。
    上列公债本息,国家于1968年全部偿还完毕。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为克服“文革”动乱造成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现象,改变财政收不敷出,逐步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起向国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企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分配发行国库券,机关、团体、部队、事业单位和农村富裕社、队(乡、村)可适当认购。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债期10年,自发行第6年起,一次抽签,分5年偿还。年息4厘。本县发行和还本付息事宜,由县人民银行及其所属机构办理。

上一页
[1] [2] [3] [4] [5]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