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陈仓区农业的生产关系与经济结构(2)
2011-10-16 17:45:25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第三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
    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所有制,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由于土地私有制未能根除,广大贫下中农虽分得土地,但因生产工具不足、资金缺乏而无力精耕细作,亦无力抗御自然灾害。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精神,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根据自愿互利、等价交换原则,发动群众组织多种形式农业生产互助组,采取换工互助办法解决劳力、耕畜、农具少的困难。1951年秋,第四区第三乡杨家上头村农民杨炳坤和石桥乡小山坡村农民李世周,在秋收大忙季节,率先组织起换工队(后改为互助组),采取以工换工,等价交换方式,在秋收中起到示范作用。1952年10月,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大批干部下乡,在抓查田定产工作同时,深入宣传《决议》,广泛发动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是年底,全县共组织变(换)工队和互助组1440个。到1953年底,全县组建互助组(变工队)达5840个,入组(队)农户30414户,占总农户65348户46.45%。其中常年性互助组715个,入组农户4403户。钓渭乡乙家崖村在李俭和马顺英两个互助联组带动下,有17个互助组的396.49亩小麦,亩产平均达到472斤,超出一般农户亩产152斤,获得全县甲等小麦丰产村称号。据调查,因种种原因,全县有4424户农民出卖土地7736亩、房屋459间,有3000多互助组不宣而散。
    互助组经营方式是:土地、耕畜、农具归农户所有,组员集体劳动,以工还工,差额互补,收入归户,少数常年互助组订有简单生产计划。
    1953年12月,县委、县人民政府本着典型示范的精神,抽调60余名干部,于25日分别到虢镇杨家沟、周原区东庄村、西坪区权家村和鲁家村进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初级社)试办,到次年2月22日建示范初级社4个,到年底,全县发展初级社175个,入社农户6130户,占总农户41.3%。
    1955年春,县委按照省委“全力巩固,坚持自愿互利,整顿提高”指示,组织机关干部下乡宣传,并积极引导已建立的初级社巩固提高。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发表后,全县又组织干部到农村,按照“全面规划,加强领导”方针,分期分批对已建立的初级社整顿提高,继续扩建新社。至年底,全县初级社达到1658个,入社农户65522户,占总农户91.9%,每社平均42户。
    初级社经营管理方式是:坚持自愿互利原则,农户将土地、耕畜和大型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作价人社,交初级社统一管理使用。人社农民统称社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收入为社员共有。分配形式,在交纳农业税和扣除生产费用、公积金、公益金等公共积累后,实行按劳、按股统一分配。初级社制订农业生产种植计划,推广和使用新式农具和新技术,增产效益显著。晓光、五一、秦川、光明4个农业社,1954年小麦平均亩产390.5斤,比当地平均增产34.7%,其中晓光农业社亩产高达418斤;1955年,全县初级农业社小麦亩产平均比互助组增产20%,比单干农户增产65%。
    1955年7月,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文发表后,全县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高潮。但在急于求成错误思想指导下,盲目升、并、扩、转、建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高级社),至1956年春,已建起的一批高级社,因经营管理不善、分配不公、干活窝工等原因,有少数农民拉马退社或要分社。此间,全县先后有9个高级社在群众要求下,分为18个小社或退为初级社,有3个初级社转为互助组,有129户退社单干。是年全县建高级社657个,入社农户42746户,占总农户72.5%;有初级社250个,入社农户为9247户,占总农户15.65%。
    1957年,中共中央《关于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下发后,县委组织县、乡干部下社宣传贯彻,向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整顿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取消初级社土地等生产资料分红制度,推行按劳分配。在经营管理上,实行“三包”(包产、包工、包成本)、“四固定”(耕畜、耕地、劳力、农具)和“一奖”(超产奖励)制度。同时进行扩大高级社、小社并大社、初级社转高级社工作。是年底,全县将250个初级社全部转为高级社,将688个小社并为205个大社,有209个高级社扩大自耕农6659户,有556户地主、987户富农经自报和社员评审加入高级社。全县共建高级社454个,其中有“一步登天”高级社40个,入社农户达58652户,占总农户99.5%,全县农村实现高级合作化。高级社第一年,全县农作物施肥面积和施肥量较前增加3~5倍,水浇地面积扩大1.6倍,粮食总产比1955年增长14.5%,51.9%的社增产,27%的社保持稳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