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 本县姓氏按其汉字的音韵分14类,263姓。 a花韵;花、华、夏、贾、查、马、麻。计7姓。 e歌韵:和、何、郝、霍、贺、罗、洛、骆、卓、郭、柯、岳、葛、佘、鬲。计15姓。 ie些韵:薛、叶、页、谢、聂。计5姓。 u姑韵:吴、吾、伍、仵、古、呼、傅、蒲、慕、穆、谷、朱、邹、祝、诸、支、石、时、史、师、苏、武、茹、牟、毋、胡。计26姓。 i衣韵:弋、吉、姬、米、屈、席、习、于、余、鱼、吕、雨、裴、皮、倪、惠、季、纪、喜、齐、雎、徐、许、黎、李、祁、狄、伊、冀。计29姓。 ai哀韵:海、艾、湃、蔡、戴、代、柴、台、盖、解、买。计11姓。 ei飞韵:白、黑、梅、翟、赫、韦、雷、魏、崔、费、麦。计11娌。 ao高韵:高、毛、曹、肖、萧、焦、包、鲍、赵、照、蒿、苗、廖、缪、绍、姚、晁陶、乔、校。计20姓。 ou殴韵:周、牛、刘、候、仇、尤、芦、侯、苏、欧、鲁、娄、柳、杜、禄、图、邱、陆、路、寇。计20姓。 an安韵:安、甘、宣、关、燕、晏、潘、田、权、韩、樊、言、严、阎、颜、闫、范、谈、谭、宛、官、简、南、蓝、袁、冉、单、员、钱、段、淡。计31姓。 en根韵:金:靳、仁、任、吝、蔺、秦、陈、文、闻、温、申、沈、门、尹、林、辛、隽、孙、闵。计20姓。 ang方韵:方、姜、房、张、王、杨、黄、唐、梁、常、党、尚、庄、郎、藏、商、昌、强、汤、章、庞、蒋、汤。计25姓。 eng冬韵:成、程、澄、盛、孔、景、井、丁、龚、宋、孟、董、宁、邓、明、 冯、洪、童、龙、同、彭、灵、凌、邢、翁、宗、耿、钟、宫、封、荆、丰、中、敬、种、藤。计36姓。 ☆复姓:上官、司马、端木、尉迟、欧阳、诸葛。计6姓。 二、民族 临潼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体,其次有:回、满、蒙、藏、苗、壮、侗、白、朝鲜、土家、锡伯等11个少数民族。汉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9.89%;少数民族占0.11%,且多集居于城镇。 汉族 是华夏族和其他民族在长期历史中融合而成的,取名于汉代。夏时,本县属雍州,是华夏族活动区域之一。商代有丽国,周代有骊戎国。周成王三十年(前1034),骊戎受林氏族侵伐而归附,之后,又有蕞国设于戏。秦统一六国后,秦王政十六年(前231),于本县置郦邑;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徙三万户于郦邑。汉王刘邦七年(前200),置新丰宫于本县,移故乡百姓居住,使鸡犬不乱户,后改新丰县。东汉灵帝建宁三年(170),安定郡阴盘县被匈奴侵占,遂乔迁阴盘县于本县零水之滨。西晋亡(317年),匈奴人刘曜长安称帝,曾迁上邽氐、羌族人及右陇百姓于京郊,涉及本县。北魏太武帝时期(424~451),俘广陵居民北迁。西魏废帝时期(552~554),曾移江陵居民10万口于关中。以后历代人口大量的南北迁移,加上兵荒年馑,百姓东西流亡,使汉族与其他民族融合,相互影响,文化交流,逐渐发展,形成一个大民族。本县1982年有汉族645484人,分布于全县各地。 回族 俗称回民。据《旧唐书·大食传》: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大食(今阿拉伯)与唐通好,有一些商人来长安行商,长期定居于长安以东沿渭河地区,包括新丰等县。公元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将大量的中亚细亚、波斯(今伊朗)和阿拉伯人迁徙中国,与汉族、蒙族及维族等杂居,互通婚姻,经过长期繁衍,逐渐形成了回族。陕西的回族,聚居于渭水流域的交通线上,多以经商为生。本县是回族聚居区之一,至清代人口达数万,分布于行者乡的海家庄(即古时的回复道)、零口乡的大寨村、田市乡的八里坤、关山乡的清寺村(古时有清真寺)以及雨金镇一带的盐店、走马、塬头等13村,均为回民居住点;今天的新市乡址古称新集,是回民专设的集市贸易场所。1862年,关中回民起义失败后,回民随军流落于甘肃一带定居。民国二十年(1931)后,有数户回民来至本县县城及零口街道,以卖熟食、粽子、牛肉饼为生。解放前夕,回民人数仅20余人,至1964年已有157人,1982年已达47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7%。 其他少数民族,还有满族142人,蒙古族28人,壮族34人,朝鲜族23人,苗族13人,土家族13人,侗族3人,藏族1人及未识的民族1个3人。 民族关系 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统治阶级的偏见,经常制造民族分裂,使各民族之间长期隔阂,互相歧视,如元代的大蒙古族主义,明代的大汉族主义,清代的大满族主义。清末关中的回民起义,正是清政府采取“抑回扬汉”的不合理政策引起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但是各族人民之间还是有着传统的友好和休戚相关、亲如兄弟关系。清文宗咸丰十一年(1861),本县渭北汉民杨升华领导的反“地丁加耗”武装斗争,回民也参加了起义队伍。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各族人民一视同仁;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并在招生、招干、选举、提干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都给予照顾;各级党、团组织也注意吸收少数民族中的先进分子。40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携手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做出了贡献。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