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人的一般生活用品多是自给自足,直至解放初期,这种小农经济的特色依然浓厚。多数农家一年所需粮、油、棉、麻、烟(小兰花烟)均自种;猪、羊、鸡自养;醋酱除年节外,日常很少食用,而必须购买的食盐、布匹等,以粜粮或卖禽蛋的钱购置。秋后所获余粮,多存放于木制躺柜中(近年亦有水泥打制的躺柜)。躺柜内设隔板,下放粮上放衣,柜面又可当桌面陈列摆设,所以为农家所喜用。也有少数存放于陶土烧制的瓷瓮内。除经济宽裕偶有置竖柜、木箱外,还有的在墙壁上挖凿一小洞,安门或垂一布帘即为墙柜,放置被褥、衣服等物。所居房(窑)土炕,有些人家在胶泥中拌入有韧性的纸糊,着色后(红色或枣红色)经细心捶打、抹擦便光滑如镜,故一般都不铺垫任何物件。即使未经打抹的炕,也只铺席子一块,若遇客至,主人便扫炕铺毡热情接待。生产上所用的镰、锄、耙、镢等,或挂于房(窑)檐下,或悬于空窑架上,以避着地生锈。农闲后,多数农人以其一技之长,走乡串村承揽擀毡、熟皮子、木工、铁器等活;无技农民则用畜驮或畜力车储运煤炭为主业,以此艰辛积蓄四季费用。
城镇一般居民炕上和地下陈设与农村基本相差不大,只是城镇富裕家炕上多铺绵毡,再以线单上盖。也有铺“二蓝”、“五彩”地毯的,但为数不多。地下多数摆设“八仙桌”(也称方桌)、琴桌或供桌,上置佛龛供“神主”(祖先牌位)或“财神”,两旁各置太师椅一把。这种摆设上的习惯一直延续至解放后,50年代还只不过撤去了牌位和香炉等,到60年代已属陈迹。
境内居民生活中所用盆、碗、瓮、罐均为本地粗陶制品,其中具有当地粗犷特色的则是“抢盘”(比碟子大)和“大钵碗”,用以盛菜装饭容量大,使用得手。现随着生活提高,除开会或集体吃饭外,一般家庭日常也不多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引进了浙江等外地工匠的技艺,使城乡一时兴起了制做家具的热潮。如大立柜、写字台、高低柜、沙发、圆桌等,现在又向组合家具方向发展。农村虽不及城镇兴浓,但也开始改变了唯有箱柜家具的单一状况。先前“家庭建设”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已被收录机、电视机、洗衣机所取代。这些高档消费品,目前农村用量虽不及城镇,但并非完全是经济上的原因,主要还是习惯上纯朴、节俭的美德所致。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