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寶庫 拍摄日期:2010-07-17
组图介绍: “我是大象“豳(bin)豳(bin)”,科学家给我取名字叫“旬邑黄河剑齿象”,“豳豳”是旬邑县人民对我的昵称,我很喜欢 这个名字。我生活在300万年前,有一天,我突然陷入了深深的泥潭,生命就此终结,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我的骨骼变成了化石。”
这是一具距今约三百多万年的古象化石,一九七五年出土于旬邑县马栏镇西原村,经西北大学传授指导,开掘、整理,于一九九二年装架复原,展现在人们面前。 豳豳体涨八米四五,体高四米三,一对门齿涨三米一三。活体重约七八千公斤。它是世界上迄今所发现的个体最大的剑齿象化石。看上去十分壮观。 现如今,旬邑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平均海拔一千三百五十米,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然而在三百万年前,则为热带,水草丰盛,大象、犀牛等大型动物成群结队。沧海桑田。 黄河古象的一对门齿又粗又长(3.17米),断面扁圆,平行排列,弯度很小,象一对锋利的宝剑,所以叫“剑齿象”;又因它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旬邑境内,命名为“旬邑黄河剑齿象”。 黄河象头骨正面方形,额顶平缓,鼻突上方,有一个很深的凹洼,是用来装脑髓的脑窝。下面有一个八字形的槽状韧带窝,是鼻子的神经系统,说明它的鼻子很大、很长。 黄河象的基本特征是躯体高大,四肢粗长,体长8.45米,高4.3米。生活在距今约300万年以前的更新世,估计它的活体重量约7000~8000公斤,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个体最大的剑齿象化石。 黄河象以树叶、树枝为主要食物。因而它的门齿粗长,臼齿由8—12个齿脊组成,每个齿脊由8~12个乳突构成,黄河象就是利用这些坚硬锋利的臼齿咀嚼粗糙坚硬的食物,帮助消化。从这具黄河象臼齿磨蚀的程度及躯体高大的特征推算,它是一中老年个体,年龄约在60岁以上。 旬邑黄河剑齿象身躯庞大,头骨方形,门齿粗长,骨盆比较狭窄,且盆腔不光滑,从这些特点来看,它属一头雄象。 大象化石体魄之大,象牙之巨都堪称世界之最,被誉为“世界第一象”;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复原装架的第一具完整板齿犀牛化石骨架。 旬邑大象犀牛化石馆位于旬邑县博物馆院内,县文体广场西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