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荔人”头骨化石(复制品)头骨保存相当完整,唯缺下颌骨和牙齿与齿冠。脑颅的右侧后上部及左侧颧弓缺损,硬腭及齿槽受压挤而向上移位,使颜面下部变形。头长207毫米,头宽经复原后测量为149毫米,重450克。
头顶特别低矮,由大孔前缘点到前囟点间距为118毫米,与头长形成的长高指数为57,比早期智人低,比北京猿人(复原头骨为59.6)也低。
眉脊粗壮,其中央部左侧厚度为20毫米,右侧厚度为18毫米,比北京猿人(11.5~17.4毫米)还要厚。其两侧眉脊的方向由前内侧向后外侧延伸,两侧眉脊合成八字形,与北京猿人不同,却与时代较晚的马坝人、昂栋人及其他早期智人相似。
眉脊后方的额骨宽度变小,额骨鳞部两侧间的最近距离是106.4毫米和l25毫米,两眉脊外侧最大距离所形成的指数为85.1。比北京猿人处于较高的进化膏段,而与马坝人相近。
头骨最宽处在颞鳞部后上部颞鳞上缘呈圆弧形,右侧颞骨破坏,左侧颞鳞长72毫米,高为46.5毫米,长高指数为64.6,与现代人的平均数65.2相近。
头骨颞鳞部与乳突部之间有一很深的切迹,其陷入的程度与现代人相近。外耳门垂直径大于横径,属垂直型。在外耳门上方,也有耳门顶盖。
面骨相对地较小,颧弓也细,最细处垂直直径只有7毫米,横径为4.3毫米。但颧弓根方向较倾斜,颧弓位于眼耳平面下方。上领骨的前面主要朝向前方,在上颌骨与颧骨交接处突然转折向后外侧,这整个轮廓线与北京猿人很相似,也是与现代人黄种人一致的。
额骨鳞部上有一条矢状脊,前囟区略成隆起,矢状缝部也略隆起成矢状脊,其两侧的顶骨比较平坦,使头顶呈两面坡式的屋顶状。这些性状与北京猿人及马坝人相近。
综观各项性状,“大荔人”头骨肯定比北京猿人进步,更多地接近早期智人。又与北京猿人及现代黄种人之间有着特别的亲缘关系。
原化石保存在古脊所。
(二)“沙苑人”左侧顶骨化石残长10.4厘米,残高7.6厘米。外表乳白色,内壁灰白色,石化程度较轻。乳突角基本完整,可见部分枕缘与鳞缘,并保留少许顶结节区。顶骨鳞缘仍可看出颞鳞上缘呈凸弧形。内壁可见脑膜中动脉的部分分支。从残存的枕缘、鳞缘观察,顶乳突缝、鳞缝、人字缝均尚未愈合。
顶骨乳突角和顶结节两处的厚度均较现代人为大,与新石器时代人类相近。但两处厚度的平均值介于现代人与化石人类之间。从其顶骨断面上看,内板、外板和其问的板障清晰可辨,骨松质结构与现代人相似,内、外板与正常颅骨的薄厚相似。
病态变异的可能性较小,应属正常人顶骨。总之,沙苑顶骨属于现代人类型。就其石化程度而言,与沙苑地区碎兽骨的石化程度大体相同。所以它应该是沙苑文化创造者的遗骸。距今约万年左右,现保存于县文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