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岳华山脚下的王道村村头,曾经雌立着雄伟壮观的"王柯芳迹牌坊"一座。说起它的来历,道有一段神话传奇故事。
相传晋朝时候,山下的王家庄有一位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年轻小伙子,名叫王柯。因家贫寒,依靠打柴谋生,日子过得很快乐。天长日久,感动了山神,连山上的松涛也为他伴奏,炼丹炉上的枫叶和他一起歌唱。每次上山打柴,总能看见山巅上坐着两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据传是合和二仙),背靠悬崖,在青松下,做博棋游戏,天天如此。
有一天,王柯出于好奇,攀藤附崖地爬上华山绝顶,"啊,好一个世外桃园的仙境".遍地奇花异草,莺歌燕舞,他听到了爽朗的笑声,就兴致勃勃地、站到两位老人身旁,观看棋战!
不知不觉,一直站到太阳快要下山。这时。穿黄袍的老者说:"肚子有些饿了,有什么吃的吗?"穿白袍老者回答说:"做挂面美餐一顿,该多么好呀!"在一边的仙童言道:"师傅稍等片刻,我做碗挂面端来".一瞬间,王柯像从梦中惊醒,听到"挂面"二字,多么新鲜而神气。无意中随仙童进入云海洞中。眼前,景物如画;仙童手人石盆,面团犹如蛟龙出海,银蛇攀崖,缠绕两树之间,又如蜘蛛飞丝走线一般,美妙极了!不断的散发出一股股清香。眨眼间,"挂面"做好了。王柯暗暗称奇。
当他回到博台时,只留下面饭、香茶。老者和仙童不见了。王柯跑得又饥又渴,一看无人,便大口吃了"挂面",喝了香茶。王柯这时觉得这里的气候变幻无常,一会儿桃花遍野,绿树成荫;一会儿百花凋谢,万木落叶。眼前花发花落,好像过了几百年。
忽然,他想起回家之事。回头去取柴担,扁担断了,去摸斧头,斧柄已朽,无法砍柴。只好空着手,从华山下来,轻飘飘地向村庄走去。
村民们围了上来,惊奇的打量着这位陌生人,"莫非你是一位神仙?"有人问他。
王柯摇摇头:"我是平凡人,住在这个村。"
"什么?"人们半疑半信地看着他。
恰巧,来了一位八旬的老人,名叫孟德。他想了想说:"听老人传,该村500年前,曾有一位小伙子上山砍柴,至今未归,难道就是你吗?"真是:无巧不成书。
孟德老汉是一位勤劳淳厚的贤良人。他将客人请到家中,先茶后酒,热情招待,用真诚的心,感动了王柯。于是,他把自己上山砍柴看棋和学艺之事说了一遍,愿传授人间。这个消息传开后,轰动了整个村庄。孟德老人家中,亲友盈门,热闹非凡。向王柯学做"挂面"的人络绎不绝。
王柯语重心长地说:"做挂面,应注意:"拌、场、扯、挂、晒、藏六大要领,环环相连。"只见他挽起袖子用食盐水拌面粉,萧洒自若,面团上下翻腾,灵巧的手将面团砌成10公分的面条,犹如长龙盘踞盆中……将一杆杆挂面,挂在阳光下,如雨、如丝、如帘,闪闪发光。
传技之后,乐滋滋地王柯踏云而去。
至今还流传着一首歌谣:远眺瀑布挂山川,近观挂面细如线,下到锅中莲花转,挑到碗里赛牡丹。
让人惊奇的是王柯走后,有人掰断挂面,发现面心竟是"空心的".
这样一来,王道村挂面就因空心,名扬东府(二华关大水,三城朝合阳)各县市,并远销商洛、湖北等地。
且说,到了1890年,八国联军攻人北京,国破山河碎。慈禧太后,西逃古都长安,途经华阴。
九月的一天,太后一行渡过黄河,过了撞关,行至华阴,拜过西岳神,下榻西岳庙内。华阴县令就以本县特制小吃"空心挂面",盛情款待朝廷贵宾。慈禧太后吃了后,高兴地说:"美哉,长寿面,细如丝,白如雪,品味如甘泉。"当即浓墨重彩的写下了"仙掌凌云"四个大字(悬挂庙内)。太后又传旨:"华山(王道村)空心挂面将作为'贡品',每逢重阳节奉进到京。"陈县令(陈庸臻)当即接旨叩头谢恩。从此,王道村的挂面名扬天下。
人们为了不忘记王柯传艺的美德,把空心挂面称为"神面",又把王家庄改为王道村。至今华山博台处的王(王道之)子丹成仙洞,据说,就是这个故事传说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