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
|
|
字号: 大
中
小
2010-3-30 10:12:41 来源:百度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伴随着鲜艳的桃花、杏花儿来到清涧河两岸的清明节,就象是一个绚丽无比的大舞台。而围着这个多姿多彩的大舞台,在我们蓝石头河床上的清涧河两岸,常常要上演一系列令人欢喜无比的剧目:诸如吃摊皇,蒸子推,捏塑许多的燕燕呀,雀雀呀。而在这一系列像春天一样无限美好的民俗剧目中,最令人激动无比,还要数那神仙般美妙的游戏———打秋千。 三月里来三月三, 娘引女儿打秋千。 四根柱子两下里栽, 一根天梁担过来。 秋绳拴在天梁上, 游板吊在秋绳上。 双圪膝跪在游板上, 双手扒在秋绳上。 一摆两摆五六摆, 把我的金锁甩开来。 这一首在清涧河上下非常著名的民歌,叫《打秋千》。打秋千首先得栽秋千。那么,秋千应该如何栽?就象民歌所唱的那么栽,“四根柱子两下里栽,一根天梁担过来。”也就是首先要寻找四根三五丈长短的长木棍,每两根一组,一上一下倾斜着栽到地里头,使其在三四丈高处形成一个相互交叉的支点;将这个支点用绳索或铁丝捆绑紧,这样,在两组长木棍的两个交叉点上,横担上一根被称做天梁的粗木棍,这就是一个非常坚固的秋千之架了。有了秋千架,再将一根用两只套环连在一起的,中间接有一块小木板的秋绳,拴套在秋千架的天梁上,这自然就是一副完好无缺的秋千了。既然秋绳已拴在了天梁上,被称做游板的小木板儿也吊在了秋绳上,那就该有人上场来打秋千了。 双圪膝跪在游板上, 双手扒在秋绳上。 一摆两摆五六摆, 把我的金锁甩开来。 这当然已经是打上秋千了。并且,那动作是那么的潇洒和好看,“双圪膝跪在游板上,双手扒在秋绳上,一摆两摆五六摆--”而乐极生悲,到头来却摆出了个大问题:“把我的金锁甩开来!”金锁是什么?金锁是清涧河流域的妇女和儿童们,吊在脖子上的一种象符咒一样可保佑人们平安的护身物。把这么重要的东西都甩丢了,那可该怎么处置呢?《打秋千》接下来的歌词中这么样唱: 老汉儿拾起我金锁, 龙头拐杖往回换; 老婆婆拾起我金锁, 金针银线往回换; 小后生拾起我金锁, 我叫你一声小哥哥。 现在,我们总该明白了,在这番融融的春风中打秋千的角儿,原来是一位年轻的妇女。这妇女其实是一位刚刚结过婚的小媳妇,她由于乐极生悲,把金锁也弄丢了。又觉得丢了金锁,回到家里给她的小丈夫不太好交代,于是,便要设法找回她的金锁来: 老汉儿拾起我金锁, 龙头拐杖往回换; 老婆婆拾起我金锁, 金针银线往回换; 小后生拾起我金锁, 我叫你一声小哥哥。 对于老婆婆老汉汉,她想以物易物,公平交易。可对于和她年龄不差上下的小后生,她却耍起了新婚媳妇的娇气:“我叫你一声小哥哥!”哪一个年轻的后生能挡得住这一声矫情万分的称呼呢?哪还会不赶快将金锁递给这个年轻媳妇呢?一首动人的民歌,已经将这位风情万种的打秋千的角儿描述的栩栩如生了。根据清涧河两岸的民俗和传统,打秋千从来都是年轻妇女和少年儿童们打,是一种只限于妇女和儿童中间的游戏。一个妇女上了秋千绳,众姐妹们前拉后推都会来相帮。打秋千的女子要胆大,前脚蹬,后脚勾,犹如燕子剪春,乌发飘飘,而将头饰,金锁散落地面,是经常发生的事情。随着年轻妇女们好看的身姿一起一伏,高高的秋千架下,欢声笑语响成了一片,真正是好一幅难得的少女戏春图!这就是清涧河流域令人欲死欲活的打秋千。有人说,它起源于远古时期猴子荡树藤过山涧这一类冒险事。看起来,这一种说法还是很有一些道理的。
编辑:秦人
|
|
|
|
|
|
|
图片热点 |
|
<%
Set rsKind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sqlk = "Select top 7 * from ziyuan_content where classid in (Select classid From Ziyuan_Classname Where classcname='景点介绍') order by id desc"
rsKind.open sqlk,conn,1,1%>
<%WHILE not rsKind.eof%>
|
<%
rsKind.Movenext
Wend
rsKind.close
Set rsKind = nothin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