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景点介绍>>正文
|
|
|
2010-3-26 15:16:26 来源:三秦游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北首岭村落遗址中心是一块南北长100米,东西宽60米左右的场地,唯有两层路土发现,当为公共活动场所。场地周围有许多房址。房屋围绕广场建造,门向大多数朝向广场,路土经过加工。广场东南有排水沟一道。 北首岭墓地是仰韶墓葬发掘得较多的一处,多样的埋葬现象,为研究当时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其中有“男女分片合葬”、“男性(2人)女性(3)五人合葬”、“男性合葬”、“女性合葬”、“割体葬”、“大坑套小坑埋葬”诸形式。 以发掘情况看,北首岭先民已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且定居周期性比较稳定。遗址中出土生产工具951件,其中石斧、石铲、石刀、骨铲、角铲、陶刀等农业生产工具248件,占26%强;狩猎工具81件,占8.6%;渔猎工具仅6件,占0.6%强;日常生活及制陶器具617件,占64.9%弱。 墓葬中发现有数十枚榧螺。此种软体动物只产于南海或东海;很可能是经过辗转交换得来的,说明在当时已经发生了交换。 出土彩陶除常见的人面、鱼以及图案化的几何纹样外,还出现了一些精彩的写实画面。出土陶塑人半身像1件,系陶塑半浮雕式男性人。 尖底罐、尖底瓶、罐、瓮、钵、盆、壶、杯、鼎、三足器、小盂、甑、锉、环以及专门埋葬小孩的陶瓮、陶钵瓮棺。 器上纹饰较简单,主要以绳纹为主,多施于瓮、罐、尖底瓶等外部。彩绘饰多施于盆、钵、瓶的器沿和腹部。纹饰有三角形纹、圆点纹、波折纹、网纹,在细颈瓶上绘有生动的鱼纹和鸟纹,但较少见。出土一件船形壶腹饰网纹十分珍贵。 骨器有镞、铲、锥、针、珠、鱼叉等,以骨铲最多,它们的骨料多用兽的股骨,一端磨有锐利的锋刃,另一端仍保留原来的骨节,骨针的大小与今日的钢针无甚差异。 北首岭的房屋是方形圆角的土坑。房内地面系先铺一层姜石浆,然后抹一层单泥土,四周墙壁也涂草泥土和灰色硬面,光滑平整。房内有瓢形火塘,塘旁一洞内有大量的白色草灰,当是保存火种之用。1958、1959、1977年作过多次发掘,共发现房屋32座。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北首岭人基本属于蒙古人种。动物种类有:中华竹鼠、中华鼢鼠、猕猴、家犬、狗獾貉、狐、棕熊、野猪、家猪、马鹿麝、獐、麅、角牛、家鸡、鳖、多鳞铲颌鱼、中华圆田螺、海产榧螺和蚌等。 遗址并有天然赤铁矿(d-Fe203)红,紫色颜料、有的做成彩锭。 1959年在遗址上建展室三座,1985年成立北首岭文物管理所并对外开放。1986~1989年多次对展室进行修葺。中外学者、旅游者,慕名而至,络绎不绝。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