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儒谷,是秦始皇镇压不同政见的儒生的地方,在临潼西南lO公里的韩峪乡洪庆堡。秦坑儒谷灞桥区洪庆街道的得名,源于北部有一个洪庆片村。这个片村,包括洪庆街道的街子村临潼区的洪庆沟和洪庆堡、灞桥镇的刘家底等。从骊山西麓流出的一条小河,人称洪庆河,自东而西,由洪庆村中间穿过。洪庆这一带,本是当年秦始皇坑杀儒生之地,具体地点即在洪庆河流过的沟道中。原来,秦始皇一心想长生不老,多次派方士前往东海寻找仙药未果,便处罚了一些人,始皇三十五年(212年)文学方术士侯生、卢生私下议论认为秦始皇刚愎自用,乐以刑杀为威,贪于权势,未可为之求药,乃逃去,始皇得知而怒,派御史在诸生中查找,结果,有七百余人被坑杀于洪庆,坑儒谷。据说,儒生冤魂不散,天阴雨湿之时,沟内鬼声凄厉,故当地人称之为鬼沟。鬼沟南二里许的砚湾村,据称是当年把学馆的砚台集中起来砸碎的地方,原名砚瓦村,清末改为现名,这也从侧面佐证了坑儒谷的历史。 有关史书介绍,唐代立旌儒祠时,所在沟道即称为横坑,至明代,演化为洪坑,关中方言里,坑也念做qing,如人们常把渗坑读作渗qing。因洪坑一名俗而不雅,后来逐渐演变成洪庆了。 临潼区于1994年成立的《秦始皇坑儒纪念碑》上,有陕西省教育学院教授高云光先生所撰碑文,介绍原委颇详,现录其主要部分如下:秦坑儒谷,即今临潼县洪庆堡村南之鬼沟,西距西安城十五公里,北至县城八公里处,秦东陵区西南。 《史记秦始皇本纪》云:始皇三十五年,儒生议政,有犯禁者四百六十余,皆坑于咸阳。《文献通考》又云:其后,秦始皇再坑儒生七百人于骊山脚下。汉人记其事云:始皇命人种瓜骊山谷中温处,冬生实,诏儒生诸贤解辨,至则伏机孥射杀,自谷上填土埋之,历久声绝也,唐颜师古注诏定古文尚书序云:今新丰县温汤之处号马谷,谷之西有坑,古来相传的秦坑儒处也。洪庆,秦属咸阳畿内,汉唐时为新丰县辖。以秦坑儒于此,汉名憨儒乡。唐玄宗时建旌儒庙于此,命中书舍人贾至撰文勒石,致祭先贤,故又有旌儒乡之称。宋后庙毁碑亡,一九七零年于遗址发掘唐刻儒生像一尊,现存于临潼县博物馆。此地曾有马王庙一座,毁于一九五八年,足证此即古之马谷,儒生冢建于汉时。 秦始皇坑儒的缘起和经过,据后汉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载:“秦既焚书,患若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令冬利,瓜于骊山坑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人不同。乃命就视之,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上,皆压,终乃无声。” 唐天宝年间,改名为旌儒乡,并修旌儒庙,命贾至为碑文。不知何时庙毁碑失,仅存其文。宋人重刻并作序,后置于县城文庙大殿前,“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洪庆堡曾叫洪坑堡,又叫灭文堡,兴文堡等。 今谷址已被房屋占用。近年在该遗址发现唐代石雕文人像一尊,当是唐旌儒庙遗物。
编辑:秦人
|